馬祖的開發起始於元朝,當時與大陸福州沿海往來密切,大約明清之時曾有倭寇盤據,明末清初開始有福州沿海漁民移居常住,並依地緣、血緣關係自成村落。這裏也是全台灣地區唯一以福州話為主要語言的縣市,當地人多稱為「平話」或「馬祖話」。
馬祖的宗教信仰
除媽祖信仰之外,以白馬尊王、五靈公信仰最為普遍,各地也有不同的神 衹,如北竿芹壁的鐵甲元帥(蛙神)、南竿英烈王(蛇神)等。白馬尊王為漢初閩越王鄒郢之第三子,人稱「白馬三郎」,為百姓潛入深潭除去惡鱔卻不幸喪命,居 民感念遂立廟供奉;五靈公由水猴、蛤蚌、水鳥、鱸魚、水蛙五怪所化成,主掌去病除疫的神職。而媽祖聖誕與元宵擺暝則是馬祖地區的宗教大事,期間各村子內鑼 鼓喧天,擠滿遊行繞境的隊伍,計算夜幕低垂,活動依然持續,直至深夜才告一段落。
參觀馬祖日報的馬祖故事館 才知道在軍管時期的馬祖 就像在日本劇裡看到的一樣 當時的居民晚上受到宵禁的限制 如果一定要出門 就要到類似鄰里長處拿到通關密碼 且要熟記背誦 一旦背錯 就有生命危險 夜晚家中的燈須用黑布蓋住 透出微光 窗戶也要用2層布蓋住 許多有浮力的東西都不能擁有 怕有人投奔大陸 因交通不便 物資補充不易 油鹽米..等都是配給的
東引島上的廟宇-白馬尊王廟



東引島上的廟宇-天后宮




東引島上的廟宇

地理位置
馬祖位於臺灣西北方的臺灣海峽上,行政隸屬連江縣,下轄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四鄉,包括: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坵、小坵 還有許多無人島嶼,形成東西窄、南北狹長的地形,總面積約為29.52平方公里。其中南竿是第一大島,也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因距離中國大陸福建的閩江 口僅5.4海浬,過去即被譽為上天灑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
馬祖列島大部份是由花崗岩組成,歷經千萬年的海浪侵蝕以及風化作用,呈現多樣化的地質景觀。包括壯闊的險崖峭壁以及海蝕溝,層次分明的節理,彰顯浪濤錘鍊的海蝕門、海蝕柱、海蝕洞等,在馬祖地區到處可見。
得天獨厚的馬祖,除了有陡峭雄偉的岩岸峭壁,也有著美麗平直的沙灘,在北竿有「糖沙」美稱的塘后道沙灘、午沙沙灘、坂里沙灘,在莒光有福正沙灘與坤坵沙灘。而擁有奇岸怪石的西莒菜埔澳與清澈海水的西引清水澳,則是馬祖礫灘的代表。
在軍管時期 有許多防衛崗哨 坑道 也成為觀光景點
芹壁天后宮與鐵甲元帥




坂里天后宮



東莒 白馬尊王廟

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
歡迎欣賞百合的旅遊日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