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路上看到這區的路燈都是有青蛙造型 很可愛 就先照了像再說 回到民宿問了老闆才知道 在芹壁這地方的媽祖廟 事情都是鐵甲元帥(蛙神)在處理
芹壁村民對祂的崇拜,更甚其他神祇。在天后宮下的芹壁地中海咖啡屋前,在蛙神的指示下,蓋起一條全新護欄,並放上10多隻的青蛙雕像。,不想注意到也難。




芹壁村北面,澳口中央有一突起的花崗岩礁石,島之形成節理奇特,望之酷似一巨龜靜臥在碧波間,居民謂之為「龜島」。島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有「鏡澳」之稱的芹壁村,能興盛一時,傳說乃此一風水特佳之故。

芹壁的夜景




橋仔聚落
橋仔村位於壁山山陰一北向傾斜的山谷內,谷地歷經雨水切割形成山溝縱橫。境內小橋隨處可見,馬祖方言「仔」即為「小」,故名為橋仔。昔日橋仔富漁鹽之利,曾為商業轉運港,客舟商旅往來期間,人口超過千人,是北竿第一大村。
居民在乾隆6年已開始建玄天上帝廟,自始就是對大陸商業的轉口港,商業鼎盛、漁帆林立,清中葉時期連江、長樂商幫位爭奪周邊海洋資 源引起糾紛,閩浙總督府於是在塘岐、橋仔豎立鹽政碑予以規範。村落涵蓋了牛欄裡、大坪頂、下南境、南邊山等四個區。下南境指早先福州以南的族群居住之地, 位於環島北路碑下方至田元帥廟一帶,過去曾有閩南人及莆田人在此居住。
橋仔大小廟宇林立,以「一村八廟」的姿態冠絕全縣,除村內中心點「三廟一體」特殊景象外,更形成「神比人多」的特殊現象。這裡可以欣賞到馬祖傳 統廟宇建築的特色,以及展示橋仔過去漁業榮景的漁業展示館,都值得遊客駐足欣賞。橋仔澳口左側設有一簡易碼頭,曾是北竿更「前線」的高登、亮島的物資運補 口岸。時值夏日盛季,會有固定船班供人們前往大坵島尋幽訪勝。
延伸閱讀:夥伴大冠鷲對芹壁的建築有更多描述 有興趣請點閱
歡迎欣賞百合的旅遊日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