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為意的行為其實都說明了我們的"行為疏忽"導致 "道德淪喪 ". " 方便" 成了 "隨便". 中國人啥事都得要有"禁令" 才是違法, 否則又沒犯法, " 沒事兒的." 就變成了 "沒是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會有這樣的執政黨和在野黨?公私這麼分明?國民素質這麼高?
權利的本質
曾經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女士,在離開政務官的職務後,在遠見雜誌上發表第一篇的文章,就對權力作了深度的反思─「當權力在手」,除了她深刻的省思與洞見之外,最扣住心弦引發共鳴的,是她與小孩的一段對話。
龍應台女士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期間,文化局的活動有很多企業廠商的贊助。有一次和一家世界知名的運動鞋廠合辦活動,他們捐給了文化局八千雙跑鞋。在愉快的合作過程中,熱情的廠商經理說 :「局長,帶孩子來買鞋,給您打對折」
當十三歲的孩子從德國飛來,龍應台女士準備帶他到鞋店去買鞋。 孩子很興奮,因為那是名牌,但是他回過頭來對龍應台說:「不過媽媽,你要知道喔,你去買就是腐敗。」
「什麼意思?你在說什麼?」注重公私分際的龍應台女士大吃一驚。
孩子慢條斯理地解釋說 :「經理的半價優待來自你和他們的合作,那是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行為所衍生出來的優惠,就不應該由你個人來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敗。」 孩子說完就轉身去玩電腦,留下龍應台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孩子說得完全正確,媽媽竟然被孩子教訓。
回神過來,龍應台女士追過去問他:「你從哪裡得到這樣的概念呢?你怎麼知道公器不能私用,而且還會對現實生活中的事情,能做對錯的價值判斷呢?你的公民教育是怎麼形成的呢?」
孩子不耐煩地瞪了一眼,說:「吉斯是怎麼下台的?」
吉斯是德國PDS黨的主席,因為公務常常飛行,所以累積了附贈里程,他就利用這附贈里程去度私人的假期。吉斯因此下台!!
曾經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女士,在離開政務官的職務後,在遠見雜誌上發表第一篇的文章,就對權力作了深度的反思─「當權力在手」,除了她深刻的省思與洞見之外,最扣住心弦引發共鳴的,是她與小孩的一段對話。
龍應台女士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期間,文化局的活動有很多企業廠商的贊助。有一次和一家世界知名的運動鞋廠合辦活動,他們捐給了文化局八千雙跑鞋。在愉快的合作過程中,熱情的廠商經理說 :「局長,帶孩子來買鞋,給您打對折」
當十三歲的孩子從德國飛來,龍應台女士準備帶他到鞋店去買鞋。 孩子很興奮,因為那是名牌,但是他回過頭來對龍應台說:「不過媽媽,你要知道喔,你去買就是腐敗。」
「什麼意思?你在說什麼?」注重公私分際的龍應台女士大吃一驚。
孩子慢條斯理地解釋說 :「經理的半價優待來自你和他們的合作,那是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行為所衍生出來的優惠,就不應該由你個人來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敗。」 孩子說完就轉身去玩電腦,留下龍應台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孩子說得完全正確,媽媽竟然被孩子教訓。
回神過來,龍應台女士追過去問他:「你從哪裡得到這樣的概念呢?你怎麼知道公器不能私用,而且還會對現實生活中的事情,能做對錯的價值判斷呢?你的公民教育是怎麼形成的呢?」
孩子不耐煩地瞪了一眼,說:「吉斯是怎麼下台的?」
吉斯是德國PDS黨的主席,因為公務常常飛行,所以累積了附贈里程,他就利用這附贈里程去度私人的假期。吉斯因此下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