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來沒有人書寫過的──台灣菜市場風物學
含括:八大類菜市場的觀察、九種尋常食材的考據、十三樣小眾時蔬的采風、十五件土俗水果的尋根,以及七味地方小吃的探源
分明是平常庸碌的菜市場,劉克襄偏偏逛得大有文章。
一個城市古早生活的智慧,傳統菜市場無疑是最大的交流平台。作者時時不小心驚見,生活文化習而不察地隱伏於鄉鎮的每個角落,卻也憂疑那快要消失的可能。 木柵菜市場是他買菜的小學堂,由此入學,逐漸擴及外地,遂有一台灣市場的譜系。這一掌握猶如清楚時尚品牌的流行,著名餐飲店的內容。他在典型的大溪市場巡 禮,在花蓮市場體驗異地風味,在南方之南的恆春市場ㄔ亍,在新興的農夫市集思索難題和趨勢。
菜市場供應了琳瑯滿目的食材,我們或疏忽, 或習以為常,作者卻認真地自有主張。他從食用好米裡,找到一個美好的物質力量。一碗友善土地的白米飯,效益超乎想像,不只吃得健康,永續環境,更是一個家 庭內聚的能量。他說一方豆腐如實呈現了社會的遞嬗,最初是風土民情醞釀了豆腐,晚近豆腐的改革之路卻反其道,引領我們找回日漸消逝的風土民情。
很多熟悉的尋常蔬果,過去可能被誤解了,或因時間歲月而被遺忘。更有一些,正以其發展的狀態,提示一個過去未曾注意的事端,可能會在未來帶來另一食材的小小變革。作者樂於在這些農產裡爬梳,發掘新的美好。那種種蔬果,連接著許多人的溫暖回憶。
每個菜市場裡總有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吃特產。這些食材背後都有些隱喻,呼應當地生活的狀況,或者反映了在地自然風物和生活特色。有些未來都可當作某一節慶之要素,但更重要的,或許是提供了更進一步深化在地食物的論述。
一座菜市場可以勾勒一個城鎮的綠色地圖,也可以充分感受生活的本質。站在菜市場中央,無事地隨興四顧,看著熙攘往來買菜的人群,聆聽著撒野而放肆的叫賣聲。那熱烈生活的迸發力量,彷彿大河的滾滾奔騰。這就是劉克襄最樂於參與的生活盛宴!
作者簡介
劉克襄
遠庖廚的男人,卻擅於走逛菜市場。不時採買莫名蔬果,考驗另一半的廚藝和家人的味蕾。
由於長年探訪山川地理,鑽研自然文史,練就了一身氣場。在日常的市井裡,總能發現真趣,經常抒發嗟異觀點。
半甲子以來,書寫題材經常轉彎,創作類型多元,詩作、散文、小說、繪本和踏查報導,不時引起注目。
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更掀創作的浪頭,連獲金鼎獎、開卷等諸多獎項。
在看了這本書之後 前幾天吃著朋友分享的香蕉 就看的這一排黑黑的東西 突然一個念頭閃進來 這就是香蕉的種子 好想嘗試把它種種看 不過因為最近實在沒有心思做件事而作罷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就是美好人生的奧義!
10 個家庭棄業從農,
一家人靠著雙手,在土地上自食「齊」力!
在台灣有一群正直青壯的年輕朋友,他們有想法、有勇氣,在工作U turn之後,選擇回到家鄉或農村,透過一家人的雙手和勞動,過著「有田有木、自給自足」的生活。
書中採訪10 個家庭,在土地上自食齊力的實踐,展開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革命。他們棄業從農、友善土地、順從天賦,每一瞬間都踏實而飽滿!本書深入農村現場,以第一手圖 文,呈現10 種農耕生活的創意實踐,呼應了我們對親近土地與田園生活的嚮往,也象徵了台灣社會價值的深層轉變。
這些家庭大多不是出身農家,深知務農維生不容易,卻仍堅持信念,尊重自然、友善土地、與萬物共生,透過雙手與勞動,自己生產食物,讓食物成為改變的力量。一畝田雖小,加在一起就是大力量!這是一場人人都能參與的草根革命,他們是田間的革命家!
你和與農業的緣分有多深?
未來新農民、半農半X、周休農、揪朋友一起農!你適合哪一種?
書末附錄「夢田尋覓:我的從農之夢大調查」 、「從農有門路:我的一畝田.生活提案」實用資訊,讓你測驗自己渴望田園生活的指數,幫助有夢的你築夢土地、落實夢想。
本書特色
■看見台灣新農村
10個農村議題x10種家庭關係x10種生活方式
■在農村,我們一起種幸福
田間餐桌、手染木工、造窯建屋、節能設計、親子教育
■夢田尋覓:從農指數大測驗
未來新農民、半農半X、周休農、揪朋友一起農!你屬於哪種?
■我的一畝田.生活提案
自己生產食物,這是一場你也能參與的幸福革命!
■好點子不藏私!農家幸福經濟學 X 10 種生活創意大公開
一畝田,可以用它來種什麼?
種米,種菜,種花,種樹....
還有種幸福!
在書中看到其中一位黎屋夥房光爸 很熟悉的故事
回想第一次注意到他們是在慕紅豆的環島訊息中
第二次則是在8月9日的慕紅豆店門口 與家中七個成員見面
還記得當時大可問我:你認識嗎?
我說"對這輛車有印象"還有"生了五個小孩"
當天他們出來旅行 在台南留宿一晚 就住在慕紅豆
在這本書裡更認識他們
另外還有一位住在佳里的蘇榮燦 所開設荳之鄉
則是最近才在伙伴口中傳來傳去 尚未有因緣認識 就在台南希望能有機會認識
再來就是賴青松以「穀東俱樂部」是耳熟能詳的
另外在這本書上發現10個家庭中 有好幾個家庭採自學 自然生產 生2個以上的孩子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