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友善地球~從後壁協力造屋到印度嘟嘟車拉力賽"~分享

在7月份因為跟隨慕紅豆漂流記 來到後壁 開始聽到EMMA這名字 心中就開始期待能看到這個名字的主人
終於在8月4日參加~Fun暑假~浣熊帶路去  
意料之外的遇到EMMA來訪 當天他來與浣熊洽談造窯工作假期 也稍微介紹了他即將參加的"印度嘟嘟車拉力賽" 這個活動 讓我熱血奔騰 希望能幫上忙 當天大家立即捐了一筆款項來贊助他們 也發動FB按讚活動及分享 這樣的活動實在太符合荒野的精神 所以當然要幫忙推
感謝荒野台南分會願意採納我的推薦 安排這難得的一場分享

注意到講座海報上EMMA資歷 上網搜尋 發現這位奇女子的一些事蹟 真是令我佩服 在一個活動訊息上到他對EMMA的介紹:Emma…一個熱愛大自然、喜歡動手做、出門在外常常掛個吊床就睡著的人。她曾是探索體驗園區的經理,實際參與規 劃、執行與課程設計,也是亞細亞探索發展團隊執行總監、Into the wild野地探險學校的執行長。她能上山、攀岩,也能下海、划獨木舟。完成樸門永續設計專業基礎課程(PDC)之後,開始號召一群夥伴蓋自然的房子。曾經 帶領施作的土窯有中壢風中之星土窯、荒野自然谷土窯、廣東肇慶300pro田莊土窯、後壁侯伯土窯、後壁安溪寮土窯。

首先介紹他的背景故事 很年輕就賺到第一桶金 又有能力讓自己拿到自己想要的薪水 經過大風大浪 也嘗過負債累累的情況 過著典型都市人的生活
終於有一天一個聲音引領他來到不同的地方 反轉了他的人生
他推薦了幾個影片-
1.東西的故事

2.家園

讓他決定蓋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 而認識台南分會前任會長雅茵
有鑑於當時的他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
推薦他去上2個課程
1.樸門


2.內觀
讓他功力大增 了解許多事需要因緣際會 而開始透過協力方式 來接近他的計畫

終於在今年有勇氣去挑戰這項充滿刺激的活動
主辦單位:涼爽地球是一個慈善機構,保護瀕危的熱帶雨林,以應對全球變暖,保護生態系統,並為當地人民提供可持續的就業機會。整個亞馬遜的合作夥伴,確保雨林微涼,有助於保護它周圍的時鐘,保持森林站在確保社區從中受益。
起源
How to repair the world 我們該如何修復這個世界~


六年前,亞馬遜的一個村莊,要求幫助拯救雨林。
涼爽地球著手參與幫助。
現在,涼爽地球正在慶祝他們拯救雨林的第六個年頭,一直保存超過35萬英畝。

Happy Birthday Cool Earth - Six Years of Saving Rainforest~


影片中的數字是已經保護下來的雨林面積

參加嘟嘟車拉力賽
的參加條件~具高度幽默感、冒險家精神、為慈善募款~



為了支持這樣的活動 我希望能夠當一個橋梁
因此為了這次分享會
做了下列海報 於當天會後跟聽眾結緣
 
很感謝當天這些人的捐款共1700元  雪納瑞會幫忙在近期內幫忙
線上捐款動作
如您要自行上網捐款 有任何疑問請詳閱中文捐款說明   您將會很清楚瞭解如何在英文網頁中捐款!


另外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一位夥伴
在會後詢問他們還有什麼需求EMMA回答目前就缺隊服的部分
有一位夥伴當場提出個人贊助衣服的建議並很阿莎力地請他們自己去挑自己 喜歡的衣服在由他去付款

2位夥伴也在當下贊助荒野卡其色襯衫



另外荒野台南分會也贊助了荒野領巾荒野臂章


感謝這些伙伴及單位的贊助 讓這個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推薦書-男人的菜市場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男人的菜市場
從來沒有人書寫過的──台灣菜市場風物學

  含括:八大類菜市場的觀察、九種尋常食材的考據、十三樣小眾時蔬的采風、十五件土俗水果的尋根,以及七味地方小吃的探源


  分明是平常庸碌的菜市場,劉克襄偏偏逛得大有文章。


   一個城市古早生活的智慧,傳統菜市場無疑是最大的交流平台。作者時時不小心驚見,生活文化習而不察地隱伏於鄉鎮的每個角落,卻也憂疑那快要消失的可能。 木柵菜市場是他買菜的小學堂,由此入學,逐漸擴及外地,遂有一台灣市場的譜系。這一掌握猶如清楚時尚品牌的流行,著名餐飲店的內容。他在典型的大溪市場巡 禮,在花蓮市場體驗異地風味,在南方之南的恆春市場ㄔ亍,在新興的農夫市集思索難題和趨勢。


  菜市場供應了琳瑯滿目的食材,我們或疏忽, 或習以為常,作者卻認真地自有主張。他從食用好米裡,找到一個美好的物質力量。一碗友善土地的白米飯,效益超乎想像,不只吃得健康,永續環境,更是一個家 庭內聚的能量。他說一方豆腐如實呈現了社會的遞嬗,最初是風土民情醞釀了豆腐,晚近豆腐的改革之路卻反其道,引領我們找回日漸消逝的風土民情。


  很多熟悉的尋常蔬果,過去可能被誤解了,或因時間歲月而被遺忘。更有一些,正以其發展的狀態,提示一個過去未曾注意的事端,可能會在未來帶來另一食材的小小變革。作者樂於在這些農產裡爬梳,發掘新的美好。那種種蔬果,連接著許多人的溫暖回憶。


  每個菜市場裡總有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吃特產。這些食材背後都有些隱喻,呼應當地生活的狀況,或者反映了在地自然風物和生活特色。有些未來都可當作某一節慶之要素,但更重要的,或許是提供了更進一步深化在地食物的論述。


  一座菜市場可以勾勒一個城鎮的綠色地圖,也可以充分感受生活的本質。站在菜市場中央,無事地隨興四顧,看著熙攘往來買菜的人群,聆聽著撒野而放肆的叫賣聲。那熱烈生活的迸發力量,彷彿大河的滾滾奔騰。這就是劉克襄最樂於參與的生活盛宴!

作者簡介


劉克襄


  遠庖廚的男人,卻擅於走逛菜市場。不時採買莫名蔬果,考驗另一半的廚藝和家人的味蕾。


  由於長年探訪山川地理,鑽研自然文史,練就了一身氣場。在日常的市井裡,總能發現真趣,經常抒發嗟異觀點。


  半甲子以來,書寫題材經常轉彎,創作類型多元,詩作、散文、小說、繪本和踏查報導,不時引起注目。


  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更掀創作的浪頭,連獲金鼎獎、開卷等諸多獎項。


在看了這本書之後 前幾天吃著朋友分享的香蕉 就看的這一排黑黑的東西 突然一個念頭閃進來 這就是香蕉的種子  好想嘗試把它種種看 不過因為最近實在沒有心思做件事而作罷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就是美好人生的奧義!

  10 個家庭棄業從農,
  一家人靠著雙手,在土地上自食「齊」力!


  在台灣有一群正直青壯的年輕朋友,他們有想法、有勇氣,在工作U turn之後,選擇回到家鄉或農村,透過一家人的雙手和勞動,過著「有田有木、自給自足」的生活。


   書中採訪10 個家庭,在土地上自食齊力的實踐,展開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革命。他們棄業從農、友善土地、順從天賦,每一瞬間都踏實而飽滿!本書深入農村現場,以第一手圖 文,呈現10 種農耕生活的創意實踐,呼應了我們對親近土地與田園生活的嚮往,也象徵了台灣社會價值的深層轉變。


  這些家庭大多不是出身農家,深知務農維生不容易,卻仍堅持信念,尊重自然、友善土地、與萬物共生,透過雙手與勞動,自己生產食物,讓食物成為改變的力量。一畝田雖小,加在一起就是大力量!這是一場人人都能參與的草根革命,他們是田間的革命家!


  你和與農業的緣分有多深?
  未來新農民、半農半X、周休農、揪朋友一起農!你適合哪一種?


  書末附錄「夢田尋覓:我的從農之夢大調查」 、「從農有門路:我的一畝田.生活提案」實用資訊,讓你測驗自己渴望田園生活的指數,幫助有夢的你築夢土地、落實夢想。
 
本書特色


  ■看見台灣新農村
  10個農村議題x10種家庭關係x10種生活方式


  ■在農村,我們一起種幸福
  田間餐桌、手染木工、造窯建屋、節能設計、親子教育


  ■夢田尋覓:從農指數大測驗
  未來新農民、半農半X、周休農、揪朋友一起農!你屬於哪種?


  ■我的一畝田.生活提案
  自己生產食物,這是一場你也能參與的幸福革命!


  ■好點子不藏私!農家幸福經濟學 X 10 種生活創意大公開


  一畝田,可以用它來種什麼?
  種米,種菜,種花,種樹....
  還有種幸福!



在書中看到其中一位黎屋夥房光爸 很熟悉的故事
回想第一次注意到他們是在
慕紅豆的環島訊息
第二次則是在8月9日的慕紅豆店門口 與
家中七個成員見面
還記得當時大可問我:你認識嗎?

我說"對這輛車有印象"還有"
生了五個小孩"

當天他們出來旅行 在台南留宿一晚 就住在慕紅豆
在這本書裡更認識他們

另外還有一位住在佳里
的蘇榮燦 所開設荳之鄉
則是最近才在伙伴口中傳來傳去 尚未有因緣認識 就在台南希望能有機會認識

再來就是賴青松以「穀東俱樂部」是耳熟能詳的

另外在這本書上發現10個家庭中 有好幾個家庭採自學 自然生產 生2個以上的孩子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元旦花東單車之旅~番外篇東里社區

會經過這裡是因為花東單車之旅-第二天    經過東里 並在社區裡一家參加社區活動的小餐廳用餐 東看西摸 才能遇到並且了解到
在這之前一直以為西拉雅族就只有在台南




社區也將月桃發揮淋漓盡致 介紹運用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1020817青山定觀

這幾年的定點觀察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
學習與大自然相處 對話 學習與自己相處 對話 看著大自然裡的變化 讓我對人生的看法也有新的領悟
藉由定點觀察 也讓我得到許多樂趣

1~2年前開始聽到青山組組長環頸雉的提醒 注意火炭母草上有果凍形狀的幼蟲

火炭母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物,直立或半攀緣狀,長約1圓柱形,多分枝,呈蜿蜒狀,嫩時紫紅色,無毛或略披疏毛,無刺,表面平滑,具縱棱,高約70-100公分
為頭序花序,頂生或腋生,數枚再排列組成圓錐狀或傘房狀花序;花序軸及分枝密披腺毛;花細小,狀如飯粒;苞片卵形,膜質,無毛;花被白色、紫色或淡紅色,5深裂,裂片卵形,在花果期時稍增大成肉質;雄蕊8枚;子房上位花柱3枚,上部分離
本種為紅邊黃小灰蝶藍金花蟲的食源植物;嫩莖葉及熟果可供食用,生食味酸帶甜,可供郊遊人士作救急植物;外用可作消毒劑

自此我開始留這植物 這次的定觀是有對外推廣 帶了一家3口 看到火炭母草 就介紹這植物 提到蝴蝶食草 也請大家幫忙尋找幼蟲

後來看到紅邊黃小灰蝶 加深大家印象

沒多久就在一株火炭母草上看到幼蟲

及蛹

在第一張照片上你有看到嗎?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幼蟲及蛹

也看到死-一隻紅邊黃小灰蝶正被三角蟹蛛給抓到了

可能是烏鴉鳳蝶,後翅具尾突,翅面密布藍色螢光斑,尾突邊緣黑色。



非洲大蝸牛小時候 很不相信

恆春小灰蝶  尾部除了有尾突外,還有一對超逼真的假眼  可惜拍得不清楚

大螳螂的螵蛸,顏色較淡,整體上較膨鬆型態像泡芙。 說得真好

在大螳螂的螵蛸附近看到 原以為是她的傑作 不過對照後這隻可能是寬腹螳螂,綠色個體,腹部較寬

這就是大螳螂的若蟲

黑樹蔭蝶,淡綠色,早期幼蟲頭部黑色,後方有角狀突起,各體節背線及側線具黃色縱紋,以禾本科植物寄主。各齡期或個體間的臉部斑型不一樣。

佈滿泥土的蟬蛻


之前拍過的蛹

台灣油點草
台灣油點草(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從8月到12月都有植株開花,花色是鮮豔的粉紅色系列;3加3共6片對稱而交錯的花萼與花瓣(合稱「花被」),習慣上稱較狹長而外張的是「花 萼」,較寬而在內輪的是「花瓣」;花被基部延伸出3個分成兩裂的水滴狀腺體,外顯而突出;中央粗壯的是雌蕊,雌蕊花柱上端三叉,後再各分兩叉成6條向外的 放射線;搭配6枚也由中心向外射出而花藥下垂的雄蕊;加上內部被上的深色斑點等等,以上構成獨特的臉譜。

台灣油點草是台灣的特有種,海拔從不到100公尺的溪谷到海拔3000公尺的高海拔山區崖壁都可見,主要生長於有水滲出的岸邊或潮濕的崖壁基腳。植株在低 海拔是可達1公尺高的高大草本,但在高海拔是高20-30公分的小草本。除外,植株有無地下橫走的根莖,花瓣的大小,葉形從橢圓形到卵形間,葉基從有柄到 心臟形間,花色從淡到濃的變化,加上花被上斑點的顏色、大小、多寡與分布等等,不同植株的變異很大,而且有多種多樣的排列組合。
尚未開花的花苞 好像準備升空的太空船

紅紋沫蟬
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若蟲常見於蕁麻科的枝葉間分泌泡沫,藏身巢中躲避天敵,並吸食莖枝上的汁液,直至羽化成蟲才離開,但有些個體若蟲是離開沫巢後羽化的。



薑黃(學名:Curcuma longa)又稱黃薑,為薑科薑黃屬植物,在一些亞洲國家稱作turmeric或kunyit。其根莖所磨成的深黃色粉末為咖哩的主要香料之一,也用在南洋料理,嚐起來味苦而辛,帶點土味。主成分薑黃素(curcumin)具有一些醫療保健的效果,因此薑黃也出現在漢醫藥材中。



  • 留言者: 葉凱屏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8-26 06:56:43
[R] 看了,謝謝。



㊣即日起只要加入會員就享有買大容量3萬安培行動電源想有2折499元特


價,歡迎進入本部落格看優惠㊣


好康部落格介紹打折商品,和免費兼職歡迎常來


tw.myblog.yahoo.com/kityq000/


兼職介紹群歡迎缺錢人來找工作,連結下方網址


www.facebook.com/kityq0


買打折(全館商品一律打折不打折殺)


www.facebook.com/goodkityq00


情趣用品介紹群愛愛不求人,連結下方網址


www.facebook.com/kityq000


最新線上遊戲介紹群,連結下方網址


www.facebook.com/kityq0000


性藥開啟你妳瘋狂性生活,連結下方網址


www.facebook.com/kityq00000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推薦~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


作者:劉克襄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 2010年06月01日

有一些人一輩子,執著地認真活著。他們就像一顆顆小行星,在浩瀚的世界一隅,以各種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兀自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和波長。


  劉克襄也執著地認真活著,二十初歲迷上賞鳥以後,他便沉浸在自然探險的世界裡,或走訪山林荒野,或鑽研書籍資料。半甲子來累積的經歷成為生命重要的養分,促使他遇見或發現了這些獨特的小行星。他們是傳奇的、漂泊的、探險的人物,還有更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庶民。

  作者以書信體的方式,娓娓述說著十五篇遭遇。每一篇都誠摯感人,又觀點獨到。譬如〈最後的撒哈拉〉,很多人寫三毛,但從來沒有人用關渡的蘆葦,切入她那漂泊流浪的靈魂;或者〈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描述一名紐西蘭的外國人獨自來到阿里山區,尋找失蹤的兒子,沒想到,這段時間江蕙的歌聲竟給予他莫名的支撐力量;又或〈成為珠峰的一部分〉,十多年前年輕的山友拾方方,為何堅持以震懾人心的「大敗」方式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還有〈家山〉,世界變化如此快速,兒時的家鄉已丕變,我們要如何回鄉呢?劉克襄花了十年的時間找到這條回家的路。

  這本書維持作者向來的風格,文字平實易讀,不以華麗的詞藻堆砌,或是展現繁複的文學技巧。它是一本用生命完成的書,還觸碰了部份死亡的議題,卻一點也不沉重,反而展現了大開大闊的心境。更難得的是,本書擴展了自然書寫的範疇。自然書寫不應只是環境議題、隱逸文學、自然體驗、自然史爬梳和調查紀錄等創作類型。它更高的層次,或許是一個長期浸淫在自然領域的人,看待和應對世界的方式。劉克襄用半輩子和自然打交道,獲得諸多啟蒙與力量。這本書是他和台灣這塊土地和人物的精湛對話。


觀後感:


人類是一個社會性動物 無法離群索居


但在科技進步的同時 許多科技產品卻讓人開始離開人群


因而許多的疾病開始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例如:憂鬱症 癌症


筆者多年前開始尋找自己的過程透過許多的課程 書籍及大自然


現在的我 懂得感恩 惜福 熱愛大自然 


是因為一路上有許多生命中的小行星與我擦撞 影響了我 變成今天的樣子


閱讀這本書的同時 也讓我有機會去回味在我生命中 影響我的許多人事物


感謝你們 我會更勇敢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