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紀律遠比記憶重要-網路文章

摘自聯合報...洪蘭
 
  我去朋友家,發現她的女兒才兩歲就很會幫忙做事,她坐在客廳 跟我聊天,需要筆寫東西時就跟女兒說:(妹妹,去書房幫媽媽拿枝筆來。)女兒就快快的拿來,等一下又說:(妹妹,去臥房把媽媽的皮包拿來。)女兒又快快的 拿來,用完了,自已會放回去。看的我目瞪口呆,她笑著說:(你忘記(心理學)裡(學習)那一章了嗎?學習就是個連結呀!只要所有東西有固定地方放,很小的 小孩都可以使喚去做事。)的確,一個孩子如果聽得懂那個物件的名稱,又知道那個物件放的地點,就可以輕鬆拿到那個東西,如果從小養成孩子物歸原位的習慣, 他以後就不必浪費時找東西,紀律是成功的要件之一,有紀律才有毅力,才會成功。
  我們平常會找不到東西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東西亂放,增加回 憶時提取線索的干擾(老太太出門時,把會子換了三個地方藏,回來後就找不到了),如果剪刀永遠放在廚房的第一個抽屜,那麼,剪刀和抽屜就盾成強壯連結,一 想到剪刀,就想到抽屜,就不會找不到了。也就是說,如果每樣東西都有固定的地方放,就不必花大腦資源去記東西放在哪哩,大腦資源可以釋放出來去記別的事, 生活就會有效率。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
  東西有固定地方放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別人不會誤拿,前幾年台灣有個醫院把放鬆肌肉的藥物很三合一疫苗放在一起,導致嬰兒死亡,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比教知識還要重要。
  很多人一找東西就以為是自已記憶不好,以為記憶好,一切都美 好,其實遺忘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遺忘,那麼他無法成大事,因為細節塞滿了他的注意力系統,所謂(拘小節不能成大事)。俄國的心理學家盧瑞亞曾經 研究一個完美記憶的人,這個人在看一眼很長的數學公式之後,經過十五年,仍然可以一字不誤的背誦出來,但是他的生活痛苦極了,不相干的訊息一直湧出來,干 擾他處理現在的訊息,使他最後一事無成,潦倒終身所以很多時候,遺忘是個福氣,很多事不必記掛在心頭,過去的就算了,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 續活下的一個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忘記使自已痛苦的事。
  台灣現在很注重孩子的記憶,忽略了孩子的紀律,這其實很危險。就將來成功的條件來說,紀律遠比記憶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花時間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比送他去補習班更有幫助,因為紀律會使他以後一生受用不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