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已經走到曾文溪中游,根據【川流台灣】曾文溪 南瀛第一河資料
- 發源地:阿里山山脈的東水山
後大埔溪:北緯23度23分42秒;東經120度49分12秒高度:2,279公尺
特富野溪:北緯23度27分34秒;東經120度48分49秒高度:2,404公尺 - 主流長度:138.47公里
- 入海口:台南市安南區和台南縣七股鄉之間
- 主要支流: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
- 流域面積:1,176.64平方公里
第一站來到與楊老師約定地點,會合後,前往走馬瀨農場前的橋上,老師帶我們來看河階
<-楊老師有備而來,還帶來地質圖說明,顏色圖像代表不同地質。
有興趣,可上
地質資料查詢 - 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 查詢

第二站玉豐大橋河床
<-楊老師講解曾文溪轉彎
->老師帶著大家下到河床
枯水期,可以由此溯源而上到達前面一個崩塌處,可以看到壺穴
在老師的大臺南的地形這本書,提到這附近有豆腐岩,當天並沒有看到
在寫這篇文章時,手邊正好有了楊宏裕老師的這本書~大臺南的地形,一面欣賞他的內容及照片,一面將當天老師說的內容轉換成文字,提供大家認識,在此要特別跟大家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內容,都是老師自己親自走過的分享,名副其實的地理老師。
另外大家也可以參考這3段影片,
曾文溪地形地貌(上游)
曾文溪地形地貌(中游)
曾文溪地形地貌(下游)
接下來進入玉井,來到噍吧哖事件紀念館
他原來是糖廠員工退休,又一直住在這裡,說起這些內容,非常生動有趣。
午餐時刻,這次安排行程的夥伴,很厲害的找到這個位於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附近的天埔社區用餐,
這個社區主要以絲瓜發展出幾樣產品,通常只提供40人的用餐,這次特別為我們開放,每一道菜都有著巧思使用在地食材,值得推薦。
用餐後,是參觀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的行程,園主夫妻邀請大家隨時都可以近來參觀。
最後一站來到江家古厝
1.竹圍江家古厝在礁吧哖事件遭到燒毀
2.現在的鹿陶洋位址為公認全臺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保留了200年歷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臺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
江家祖祠堂建於一九三一年,背倚鹿陶洋山,左右有小丘為鐘鼓,前有油車溪,為風水寶地。其村庄建築為閩南式,屬四進三院的四合院,以祖祠堂為中軸線,左右有廂房,橫軸再添建左六右七的伸手護龍,總計有一百三十六間房舍。
3.「總舖師」場景之一~虎鼻師的老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