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11/20新化鹽水大埤約騎

集合點:成功國中早上7點30分
騎乘路線: (約40Km):成功國中->知母義7-11->那拔派出所->鹽水大埤->荔枝園(休息)-> 知母義7-11->成功國中
中午用餐:採野餐方式










一個口令大家照做,也不知什麼,喊口令的人事後在FB笑大家,其實就是心情好,天氣好,人爽,怎麼搞笑都好,不是嗎?










抵達今天行程的目的地,雖然是枯水期,大家還是覺得好美,好快樂。




















接下來,來到用餐點~荔枝園















因位林先生夫婦的好客,我們把這裡當成自家庭院,感謝你們













曾文溪走讀~11月感想

一直想參加河烏辦的曾文溪走讀,卻一直因為工作關係,直到上個月終於可以參加,卻陰錯陽差,在11月才參加。

這個月已經走到曾文溪中游,根據【川流台灣】曾文溪 南瀛第一河資料
  • 發源地:阿里山山脈的東水山
    後大埔溪:北緯23度23分42秒;東經120度49分12秒高度:2,279公尺
    特富野溪:北緯23度27分34秒;東經120度48分49秒高度:2,404公尺
  • 主流長度:138.47公里
  • 入海口:台南市安南區和台南縣七股鄉之間
  • 主要支流: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
  • 流域面積:1,176.64平方公里
一早出門赴約,途中停車買早餐時,才發現背包的2個拉鍊沒拉,心中一沉,往手機位置一摸~沒有,心中為手機默哀一分鐘,調適一下心情,繼續今天行程。

第一站來到與楊老師約定地點,會合後,前往走馬瀨農場前的橋上,老師帶我們來看河階




<-楊老師有備而來,還帶來地質圖說明,顏色圖像代表不同地質。



有興趣,可上

地質資料查詢 - 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  查詢






下圖的紅線,表示以前曾文溪河面就是到哪裡,當時老師在講時,真的很難想像,右上圖可見第一層河階,走馬瀨農場位於第二河階。










第二站玉豐大橋河床

 
 <-楊老師講解曾文溪轉彎
->老師帶著大家下到河床






 枯水期,可以由此溯源而上到達前面一個崩塌處,可以看到壺穴
 
 在老師的大臺南的地形這本書,提到這附近有豆腐岩,當天並沒有看到
 這附近有大量化石,所以是許多這類同好的採化石秘密基地,每次只要暴雨過後,就是最好時機,但是也因此這邊被挖得慘不忍睹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珊瑚礁塊

 在寫這篇文章時,手邊正好有了楊宏裕老師的這本書~大臺南的地形,一面欣賞他的內容及照片,一面將當天老師說的內容轉換成文字,提供大家認識,在此要特別跟大家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內容,都是老師自己親自走過的分享,名副其實的地理老師。
另外大家也可以參考這3段影片,
曾文溪地形地貌(上游)

曾文溪地形地貌(中游)

曾文溪地形地貌(下游)

接下來進入玉井,來到噍吧哖事件紀念館

<-為我們導覽解說的志工已經80歲了,卻一點也看不出來。
他原來是糖廠員工退休,又一直住在這裡,說起這些內容,非常生動有趣。


 ->這是當時噍吧哖事件用的武器~竹篙湊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














午餐時刻,這次安排行程的夥伴,很厲害的找到這個位於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附近的天埔社區用餐,
這個社區主要以絲瓜發展出幾樣產品,通常只提供40人的用餐,這次特別為我們開放,每一道菜都有著巧思使用在地食材,值得推薦。







 用餐後,是參觀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的行程,園主夫妻邀請大家隨時都可以近來參觀。







最後一站來到江家古厝
1.竹圍江家古厝在礁吧哖事件遭到燒毀
2.現在的鹿陶洋位址為公認全臺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保留了200年歷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臺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
江家祖祠堂建於一九三一年,背倚鹿陶洋山,左右有小丘為鐘鼓,前有油車溪,為風水寶地。其村庄建築為閩南式,屬四進三院的四合院,以祖祠堂為中軸線,左右有廂房,橫軸再添建左六右七的伸手護龍,總計有一百三十六間房舍。
3.「總舖師」場景之一~虎鼻師的老家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105年兩棲類保育志工活動

今年是改變志工聯誼活動的第二年,團隊選擇在台南,之前團隊為了規劃行程,在年初時南下台南場勘,身為地主的我們,當時因其他夥伴都無法請假,就由我坐陪。




















一直到活動前半個月,我們才知道我們有2個調查點,隊長土撥鼠在事前做了些調查及聯繫,當天會合後前往第一個區域~新市大社
 這是荒野夥伴山芙蓉提供出來的一塊地~自然農場第一區,讓大家可以在這裡實踐自然農法,體驗半X半農的場域,第二年種稻,水牛大哥提供新的點子,剛插秧後水並沒有放很多,因為這塊田的福壽螺很多,一旦放水,就會跑出來,因此控制保持濕潤的水,讓福壽螺只能在土裡,等到稻子長大了,才開始放水,這時福壽螺就會選擇吃新長出嫩嫩的雜草,確實我們發現並沒有太多雜草,還以為有用其他方式移除。




在農場的入口右側有一個生態池,種了許多的水生植物,中間整理了一個室內空間,規畫了2間房間,未來提供以工換宿,規劃了廚房,山芙蓉想要蓋一個古早灶和麵包窯,和我未來想做的是一樣,苦於沒時間,所以我自告奮勇接下這個主辦人的工作,萬事起頭難,我可得好好來詢問幾個有經驗的高手。




這是第二區,在大營社區裡,5~6年前,徵得地主同意,水牛大哥開始在這裡挖生態池,規劃,都是他一個人利用上班之餘一點一滴完成的,如今這裡已經有著豐富生態,也讓社區民眾多一個休閒場所。


第二個區域~新化那拔, 原本想進畜牧試驗所,但因公文製作趕不及就作罷,團隊建議我們可以到鹽水大埤,



在這裡發現一種長著白刺,羽狀複葉的植物,百合說這是料理刺仔雞的植物~金合歡



透過谷歌大神帶路,我們來到試驗所後面,詢問後得知再過去就沒路,但是我們還是想去探探路,再往前進,感覺前方沒路正想撤退時,我提議下車去探路,就發現美麗的湖景,原來這就是鹽水大埤,繼續前進就在排水道口汽車就過不去,我們決定下車繼續探路




 經過一戶人家,門口的鐵釘蘭,正盛開著,第一次看到多瞄了幾眼,讓這戶人家注意到我們,出來打招呼,我們才有機會進到他的庭院去參觀,成為我們的樣區之一。

經過一個晚上,許多團隊的調查,發現20種2棲類,1500多隻,這些區域都沒有發現討人厭的班腿樹蛙及,亞洲錦蛙但是其實在臺南的關廟龍崎,高雄阿蓮都是有發現的,所以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這次還介紹今年剛新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樹蛙,其中一種更以畢生致力於台灣兩棲類動物研究的學者王慶讓,命名為「王氏樹蛙」及「碧眼樹蛙」




 就在大家的努力下,成果豐碩,結束了今年蛙調的活動。
















104年灣兩棲類保育志工活動


因為這次的查訪,認識鹽水大埤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決定日後安排騎單車探訪這裡。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擔任工班志工的成果

 雖然有的是公器私用,這大部分是我自己完成的

<-有一天在家煮東西,鍋蓋一個不小心就掉下去,蓋子的握把裡面就裂開了,當然可以再去五金行買個握把,但這對身為工班志工的我就遜掉了,截斷一節樹枝,去皮磨平,再用原來的螺絲鎖回去,這樣就變成獨一無二的鍋蓋!









這是原本的樣子(類似的)->






<-這是經過我幫忙重組,扶手處加上支架,坐墊上的木片之前只是卡住,發現坐著要起來時,木片會翹起來,日前執勤時已經再補了一支長釘,已改善此問題,資深夥伴說這會咬屁股肉,但因為我們都是穿著長褲,目前沒這問題。如要以面更牢固,資深夥伴建議要加木釘,在椅面上,就待後續再處理了






->這是之前攝影展用的牆面,就是一般的三合板,加上木條做框支架,我們拿了2個3*6尺寸做了大黑板,我也靈機一動,裁了一小塊,上了多倒出來的護木漆

<-放在辦公桌下方,做為墊腳用,目前的辦公桌是制式化規格,雖然椅子是可以調整的,但是因為我的個子極矮,要坐得舒服,腳就會懸空,為了方便工作~常要起來處理傷病,我都只能坐一半,腳還必須墊起腳跟,背部也沒支撐,長久下來腰部及腳部都出現不舒服,有了他,我終於可以靠腰了。




<-溪南工作室旁有一個魚塭,將來是台江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的場域,今天大家下水玩一下箇排ㄚ!不過因為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沒有換洗衣物,只有少數人下來玩。









<- ->蜻蜓交尾的心型,很美麗,看到了嗎?
(蜻蜓和豆娘交尾的方式非常獨特,雌雄會形成"輛狀",雄的在上用尾部緊緊拑著雌性的頭部或胸­部,在下的雌性會彎曲腹部貼著雄性的第三節腹部,這時精子和卵子便會結合。)
慢慢看得到豐富生態了,另外大門彎進工作室路上有一欉像滿天星的植物應該是銀膠菊,之後還有零星的幾株,下次記得要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