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認識台江濕地學校

得知課程 上網報名 竟然是備取 以為沒希望 後來接到通知 很高興 問了人事主任 這樣的課程需要用自假 決定請休假參加
 希望學校辦理校外教學 能夠安排來此 首先簡單介紹目前7套課程
課程中有講授 也有動態 例如這套黑琵課程 就有一個黑琵操
                                       ↑黑琵互相整理羽毛    ↓ 黑琵的飾羽
 台江國家公園請客 想吃什麼海鮮盡量點  這套遊戲是珍惜海洋資源 礁島那些魚類是可以吃 那些魚類是不建議吃的
  
接下來是認識永華兄 這套課程 實地來到安平 尋訪劍獅

 依著地圖找出20隻 有著不同故事 材質 年代 的劍獅 有的已經被偷 或快要消失 

 台江濕地學校老師 介紹著劍獅背後故事  
 我們花了45分鐘找到規定的20隻劍獅刷新成人紀錄 但還不及學生的紀錄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新玉門關 (新化、玉井、 內門、關廟)挑戰



日期:1030323 星期日


路程指引

1.  台南市 --新化區圓環中油加油站 14.0KM 第一次休息

出發後往東走裕農路直下接太子路方向6.4km後左轉接39
2.   新化區圓環中油加油站---玉井分局 24.0KM 第二次休息
出發後續走20往北,這條路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請勇往直行,見到大芒果的地標,就到玉井分局在右側,請將自行車牽上斜坡後在右側空地依序停放、休息
3.   玉井分局---內門 阿隆師總鋪師餐廳(內門73) 23.7KM 第三次休息/中餐
出發後續走20往南,續走320共線,經二埔三埔內門方向直下,中餐在"阿隆師總鋪師餐廳"用餐
4.   內門---龍山文衡殿 15.4KM ---回可愛的家(出發點) 18.8KM
出發後續走3往南,2.75km後右轉接182縣道順道直行,12.7km後抵達文衡殿在左側,這是回程唯一一次休息


本次路線真是出名的震憾,有騎自行車活動者、甚至國內外車友早有耳聞"台南玉門關"無不嚮往來一探究竟,身為本地車團一員,你不希望也一同來Hi一下嗎?
聽聞"玉門關"上坡一點點,下坡比較多? "關門玉"下坡一點點,上坡比較多? 此次我們選擇"玉門關"請你/妳大家來驗証一下囉!!
 
第一次休息 在新化 夥伴也在此時陸陸續續加入
 新化長老教會
 路邊有特色的公車候車亭
 在左鎮 右轉可以到二寮觀賞日出
 抵達玉井 感謝玉井分局長 招待水及香蕉
 玉井分局後面也算是玉井的名勝 設有盥洗室提供鐵馬客使用
 轉往內門
 終於抵達內門木柵
 中午用餐點 原本預估11點多才會抵達沒想到大家的腳程都很快 有人10點半不到就已經抵達

 每次吃完飯 要再上路 都是很痛苦的 尤其是這次後段是從內門往龍崎 坡不是很陡 卻很長 考驗大家的持久力 有些夥伴 到達文衡殿就決定改搭接駁車我和另一對朋友再接再厲騎回台南 回到台南大家醫治決定要到泳池去沖沖SPA 才能消除這趟的疲憊

此次的路線對我有2個特別處
其一 在我參加這個車隊的第一次活動 是騎到玉井望明折返 當時的我體力還不是很好 那次的車是跟夥伴界的捷安特LIV的輕淑女車 我堅持要騎全程 去程與回程常常都是騎在最後一個 補給車就跟在我的後面嘟嘟
這次在騎這段路時 感受很深 經過1年多的努力 加上有了自己的愛車 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落在最後一個的
其二 在我目前的紀錄裏 就是騎到美濃行 去程加上回程共騎了120公里 是我目前的最佳紀錄 那時候回程是傻傻地被騙騎回來 也感謝當初介紹我加入車隊的溫先生 一路陪伴 咬著牙騎回家的 那時其實很想哭 尤其是從旗山進入內門再到龍崎這段  而在這次活動中 在內門網龍崎的這段路上 也遇到瓶頸 但在隊友的相互鼓勵之下 大家一一克服了  

此次全程約97公里 早上約6:10出發 約11點抵達內門休息用餐 12點再出發 不到3點已經回到台南 完成此趟挑戰

參加「103年度 溪旺作夥來─鹽水溪邊低碳慢慢走馬拉松競賽活動」側記

 一、活動內容:
為了推廣臺南市宜居城市低碳慢活步調,舉辦健走競賽活動─慢慢走馬拉松。

●健走競賽路線全長5公里:

埤頭關帝廟出發→保東路→大昌橋→鹽水溪堤防西岸往北走1.5公里 折返→大昌橋→保東路→埤頭關帝廟

●先抵達終點的朋友前10名除獎牌外,可獲得埤頭社區特色點心一份。其餘上午09:20前,完成全程健走路線且自備環保餐具、水杯之前100完賽者,獲得小禮物一份。

二、活動時間流程:
06:40埤頭關帝廟開始報到
07:00 關節暖身運動
07:10 活動介紹
07:15來賓致詞
07:20 歡迎馬拉松選手入場
07:25 大會代表選手宣誓活動宣言
07:30 健走競賽開始
09:30頒獎
10:00早餐時間

為了參加活動 前一天先回到關廟 邀請姪女與侄子一同參加 。
姪女與侄子星期1~5除了學校就是安親班,星期六國小的姪子則有安親班及補習,星期日因為平日太累了,也很少出門,這樣的生活我個人是覺得非常不好,加上姪女與侄子的父母是很傳統的認為讀書是很重要的,不喜歡姑姑常常把孩子帶出去把心玩野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久了,孩子也養成在家看電視玩電動是很舒服的休閒,不喜歡跟著姑姑去做一些很累又無聊的活動,幾年前,一次的邀約,姪女哭著拒絕,讓奶奶看了好心疼,覺得我不應該勉強他們,有一陣˙子侄女成為我的拒絕往來戶,姪子的狀況則是邀約時都說好,可是到了早上就會賴床,哭著說不要去,奶奶也心疼孫子 。 所以這一兩年要帶他們出門參加戶外活動,需要費盡口舌,配合天時地利才能達到。
前一天跟姪子姪女約好早上6:30分起床,早上時間到,去到他們房間,姊姊很快就起床 ,弟弟則是開始鬧脾氣,我就半哄半玩的花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把睡眼惺忪的弟弟吵到可以心平氣和和我講話,我再鼓勵他,終於願意起床洗臉出門。
在關廟交流道我們就看到一群馬拉松跑者,正賣力跑向埤頭社區,我們也趕緊前往皮投射去報到去。
就在我們抵達沒多久,就聽說跑者即將抵達,請大家道路口列隊歡迎這群辛苦的跑者,姪女與侄子在此時開始感受到群眾的熱情,另外心中也隨著麥克風的介紹開始出現擔憂,頻頻詢問我"我們要跟著跑嗎?我們要一路跟著嗎?我向他們解釋整個活動流程,並反問他們說你們想跟去嗎?他們紛紛搖頭,但對於參加這樣的活動意願上是更加投入的。


由馬拉松跑者前導,社區民眾也開始往前進,開始5公里的健走活動。

經過一段大馬路接下來走進鹽水溪堤岸的防汛道路,要走到這個竹編鳳梨再折返。在悠閒地聊天,我們漫步在鹽水溪畔,姪子開始有些不耐煩,直到有人折返與我們打招呼後,刺激到我們,於是我們決定小跑步抵達折返點,抵達折返點後,回程感覺速度加快樂,一下子就到了終點,我們得到前100名才有的精美小禮物~雞精一瓶。我們一致要把它送給奶奶。回到報到處,領到5公里的證明,對姪女與侄子來說意義很大,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其實有點擔心走不完,而當走完時發現只花不到1小時的時間,除了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也讓他們知道5公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感謝社區辦理這樣的活動,讓姪女與侄子有這麼多的收穫,辛苦了埤頭社區所有的工作夥伴。  
 

此次活動在鹽水溪沿岸的幾個點舉辦串連,第一站是鹽水溪的源頭~新光社區,活動由一群馬拉松跑者展開序幕,在這些跑者身上可見的黃色側條及腰帶,是此次活動最重要~鹽水溪源頭的水第二站來到埤頭社區,埤頭社區辦理慢慢走馬拉松,陪馬拉松跑者一段路

 來到鹽水溪的中段永康三崁店,改成由荒野保護協會規劃的單車團接力繼續往前,車

後段由西門國小的獨木舟接力,完成這趟有意義的活動

  
照片來源: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推薦書~翻土吧!上班族也能過小農生活:從小菜槽開始的自給大滿足人生





 作者自繪住家與農田的平面圖


對於作者所營造出的家庭生活是我所嚮往的

現階段如何實踐"上班族也能過的小農生活"是我的功課 


 「比起想前顧後,不如先動手做!」
  一粒小小種子,讓我學會了享受人生


  一對平凡的都市上班族夫妻,終日為了柴米油鹽汲汲營營,
  直到第一個孩子出生,開始留意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
  市售有機食品琳瑯滿目,但是真假難辨,往往不知從何挑起。

  那麼,不如自己來種吧!
  於是,這對完全沒有務農經驗的夫妻,
  就這樣展開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

  作者秉著「別想太多,先做再說」的信念,
  不知不覺成了租地種菜的自給小農。
  從種菜種稻開始學起,一切秉持手工作業。
  在他的菜園裡,縱然沒有「效率」可言,卻有「自給自足」的豐富體驗。
  正因為現代人生活在物質氾濫、虛擬與現實不分的功利時代,
  往往漠視了生命裡最純粹最原始的微小美好。
  於是這對夫妻除了身體力行,也讓三名子女從小接觸農活,
  拜大自然為師,細細體會知足常樂的幸福。

  1. 從菜槽起步到租地自耕的自給生活
  身為上班族的作者,一邊農活一邊上班,他並沒有特異功能,只是懂得「放自己一馬」。

  2. 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全拜菜園之賜
  一邊農活一邊上班,讓作者認真思考生活中除了拼命工作之外,還多出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對社會奉獻的收穫。

  3. 從大自然看到了事物的本質
  作者在農活過程中發現許多大自然的智慧,例如斬草不除根,認識雜草的力量,體認大自然沒有多餘的事物,開始以柔軟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4. 利用農活來教育子女
  作者發現種菜是與家人溝通的潤滑劑,利用主題式菜園拉進大人與孩子們的距離(咖哩菜園、披薩菜園,甚至屬於大人的下酒菜菜園),甚至孩子因為親自參與栽種,也開始喜歡蔬菜,不再偏食了。

  5. 從自己、家人到社區的互助生活
  種菜除了變成全家人的目標,也擴大了與街坊鄰居的人際關係。

  6. 餐桌上的農地直送
  在餐桌上可以嚐到一年四季的當令鮮蔬,大家吃得安心。

  7. 搭蓋一棟與大自然為伍的房屋
  讓作者親身體驗到製造現場的趣味。

  8. 用菜園創造美景
  作者利用天然素材營造自然景觀,落實真正的「家」+「庭」生活。

  大自然教我們感動,
  感動的力量帶來生存的力量,
  這就是自給自足的大滿足人生。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5362

1030316三田之旅~~鐵馬遊



集合時間:上午在中華西路與民權路口7-11集合,七點出發。
騎程鐵馬時間單程:32公里約2.5 小時(~~)
小小叮嚀:請事先檢查腳踏車,自備防曬品、飲水、點心、午餐。(午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路上買或自備,路邊野餐去)

去北門井仔腳鹽田,學甲賞麥田及花田  共88.5公里
 早上沿路伴著楝樹的香味  涼爽的天氣出遊
 沿途可見小白鷺 大白鷺 高蹺鴴 夜鷺在一旁歌唱 覓食  群舞

 這時節正是木棉花開花之際 不過這條路的木棉盛開得不多

  井仔腳新增建築

 井仔腳新增建築很童話 卻很不搭嘎
 可愛的車站
 大會合 大合照
 學甲蚵灰窯
 花田指示牌


 美麗的將軍溪
 未成熟的小麥田
 金黃色的小麥田



早耳聞這裡有交趾陶文化館
卻是第一次進到慈濟宮
當天有來自屏東的進香團非常熱鬧

 廟裡的點香爐竟然很豪邁的用了材
感覺好特別也很喜歡這樣的方式




    


 佳里蕭壠文化園區 展館這裝修中 但外面卻是異常熱鬧







雖然曾經在七股工作 常到佳里來
卻不曾到過佳里公園
也沒吃過佳里肉圓
有些丟臉

回程再經過嘉南大圳時已是夕陽西下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