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1000319





這次上山看到台灣梭羅樹的另一種風貌  臺灣特有種


聚繖狀花序頂生 , 組成繖房狀,花序密生星狀毛,花瓣白色 此時顯然已過開花期  可見棕色蒴果




http://tw.myblog.yahoo.com/jw!MSvc1AKGAhZKP04_M5pDq_ZY3OoI/article?mid=65173


格友部落格上有清晰的蒴果圖片  此時正長新葉



之前只吃過假酸漿包的吉拿圃


終於有機會認識他了


現在正是開花時節  吸引許多蜜蜂






這次看到許多昆蟲 這次想好好做功課  向大家介紹一下


下面可能是紅紋豔金花蟲


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棲息於朴樹(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小三線蝶(蛺蝶科) ,翅膀表面黑褐色或褐色,前翅白色橫後與後端的三角形斑之間具一白色斑,此斑與橫帶僅密相連,翅腹面紅褐色,中央的白帶較寬  為台灣產線蝶中最小的一種,為命名的由來。(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紅邊黃小灰蝶(雄)因為看不到前翅面近端部有橙黃色的斜斑  猜測是雄的(前翅近基部有藍紫色的斑塊)


幼蟲以火炭母草寄主(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下次可以找找看


這隻紅邊黃小灰蝶在拍攝時不停將翅膀慢慢的開閉讓我拍下他的英姿  我也從正面拍了一張



台灣大蝗,頭、胸部寬大,體色綠色,各腳脛節紅褐色,常出現在馬路上取暖。(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當我們走下山時突然在路上這隻大蝗屁股埋進地下  正當想說有好戲可看了--產卵  沒想到沒一會ㄦ 它就很虛弱的往前走 停格幾秒 咻一下就跳走了 事後檢查洞裏並沒有東西 猜想就像嘎嘎所寫在取暖吧!




台灣寬腹螳螂的螵蛸通常會整個或局部包住枝條  褐色或黑褐色,外型較寬短,堅硬,體背有尖銳的稜脊。  大螳螂的螵蛸,顏色較淡,整體上較膨鬆型態像泡芙。若蟲孵化後留下的螵蛸,有許多細小的洞洞是若蟲鑽出來出口。(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螳螂若蟲



五紋鬼蛛(金蛛科 / 鬼蛛屬),頭胸部淡褐綠色,腹背卵型,白綠色,左右有5對縱向的黑點,各腳粗,綠色,後腳脛節端部有黑斑。又稱白綠鬼蛛、五紋圓蛛,常見棲息低矮的葉面或尖端吐薄絲為巢,腹面朝上,巢口外結圓型網,若有昆蟲掉網會爬出獵捕帶回巢內享用(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我看到 它就躲在旁邊的葉子一段薄絲蓋住的地方 後來因為被微風驚嚇  而掉下來  才有機會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


嫩葉蛛(雌) (蟹蛛科)  體色淡綠色,中窩前之兩側各具一顆黑褐色小斑點,眼有黃白色的邊框,腹部呈紡錘形,腹背有 4 - 5 對黑褐色小斑點,第1、2對步足發達,雄蛛頭胸綠褐色,腿節基部上方深褐色。本屬僅一種,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 ,常於葉面活動,體色具個體變化融入環境中,等待獵物上門。(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會看到他是先注意到被咬住的食物 原好奇他怎麼尾巴躲進葉子前端做什麼 久久不動 原來已成為別人口中食物


斯文豪氏攀蜥 (資料來源  嘎嘎昆蟲網)



不知名蛾



印度挺蜥 這次上山至少看到20~30隻  聽說會危害攀木蜥蜴的生存  原本拍了很多張 刪到剩下這一張提醒



這次為了查這些資料 花了許多時間 有辛苦 也有喜樂 找的時候很煩  找到時很高興


也發現自己的拍照技巧要改進或許多拍幾個角度 否則就會很難找到


這些生物其實都很常見


但是自我開始到各定點進行觀察 卻有些還是第一次看見


可見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很高興自己完成這樣的一次觀察紀錄 除了發現自己的眼力越來越好


也感受到生物給我的回饋 ~願意讓我拍他  感謝你們



  • 留言者: 百合
  • Email: tn2209@tn.edu.tw
  • 網址:
  • 日期: 2011-04-03 20:46:13

給你拍拍手


觀察力越來越好


下次一起去.....


[版主回覆04/06/2011 09:42:27]

謝謝


好啊


下次一起去







  • 留言者: 微風 . 魚魚
  • Email: iamyuing@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03-31 12:42:51

果真有認真耶!!


以後上山都要這樣用功的記錄呦!


給妳拍拍手


大大的讚一下!


滿五次記錄,


就送咖啡一杯喝啦!


[版主回覆03/31/2011 13:08:36]

謝謝你的誇獎


不過真的好辛苦


我會慢慢的用功


或許1年先做個1~2次  再慢慢增加次數


謝謝你的鼓勵與陪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