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第11屆台江水日

今年繼續跟著台灣鐵馬公民協會,社大"騎鐵馬、迺府城、遊台灣、看世界"一起參加這場盛會這已經是我的第6次參加

一早出發沿著鹽水溪南堤,前往海佃國小,因為先拿東西去朋友家,晚一點抵達,已看不到車隊,正準備出發時,就聽到"雞狗乖"的聲音,往聲音來源看了過去,發現半空中的電線桿停了一隻不熟悉身型的鳥,正準備拍下他,沒想到他就飛走了,猜測應該是竹雞,真是可惜,不過也讓我對他多一點認識。
終於在歷史博物館前與大隊會合

  今年因為水利局的努力,山海綠道路線增加,今年多增加一個休息點~茄拔天后宮(與鹿耳門天后宮情同姊妹,每三年一科步行往鹿耳門天后宮,請水回宮),招待大家吃西瓜,喝仙草湯和愛玉湯,好消暑。
今年參加的單位變更多,這符合台灣鐵馬公民協會的理念,樂意看見這般景像。

 照片中這口井約有350年歷史,停用40多年的古井,重新整修維護,去年落成,為了安全起見,古井平時會有蓋子加蓋其上,除非有特殊慶典例如端午佳節、才會開啟使用,我們到來這天廟方也特地打開讓大家也見識一下
 新的曾文溪水橋,遙望舊的曾文溪水橋

依照往例在烏山頭水庫大門留影
烏山頭風景區照片
進入烏山頭水庫後,每年會來看在沿路右側的南洋櫻,可是今年突然發現右側都沒有樹,後來仔細回想推敲,發現原來的舊路已變成行人徒步區,管理處又往右邊開闢一條新路,於是南洋櫻以後都變成在馬路的左邊。
當天實際拍到
停車處的串錢柳正火紅的開著,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財源滾滾
 今年因為八田與一肖像事件,今年活動地點改在殉工碑,今年還請許多單位在各處取水 ,孝楷老師是前往二仁溪出海口取水。
























稍後,八田與一肖像開放,我們又過去獻花,旁邊的洗手台裡面有著烏山頭水庫的形狀(原名珊瑚潭)
 中午我們在一旁空地野餐,感謝徐大哥的咖啡,麗琴的豆干,好多人的蕃茄,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回程依往例在善化農會販賣部休息。
 最後一里路,沿著鹽水溪南岸回家,卻很想罵人,因為防止機車騎士而作的柵欄,讓單車騎乘增加不少危險,不知何時才能有兩全其美的方式出來。

補充活動內容~
第11屆台江水日   一起騎單車到烏山頭水庫向「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致敬。
緣起~台江水日─《愛鄉護水》行動,是由小台江、海尾朝皇宮、社大台江分校、
台江文化促進會等台江NGO發起,每年5月第一個星期日,騎著單車沿著嘉南大圳到
烏山頭水庫溯源,飲水思源,倡議守護河川、守護家園,來回共70公里,進一步了解
台江從內海變為海埔地的拓墾歷史及地理變遷。
日期:5月7日
時間:上午7點
集合地點:海佃國小南大門,或山海圳沿途加入
單車路線:
海佃國小(南大門)→嘉南大圳單車道→過北安路→過安和路→溪頂寮大道公林徑
→長和路台史館→鼎臍塭堤塘港堤
岸→右轉大洲轉許中營→看西農場→堤塘港堤岸→新港社文化館→道爺湖
→道爺考古遺址→右轉西拉雅大道直行→
西拉雅大橋→左轉台一線直行→右轉茄拔『天上聖母』牌樓→
南幹線水圳綠道〈經過曾文溪、渡仔頭、官田等三座
水橋〉→左轉南 117 線→右轉烏山頭水庫會師〈單程約 33 公里〉
自由參加,無須報名,請自備午餐及飲水,騎乘中有多國小學生,
請勿超越他們,也不要並排騎車,確保自己與他人行車安全。



第六屆  台江水日

台江水日第七屆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11/20新化鹽水大埤約騎

集合點:成功國中早上7點30分
騎乘路線: (約40Km):成功國中->知母義7-11->那拔派出所->鹽水大埤->荔枝園(休息)-> 知母義7-11->成功國中
中午用餐:採野餐方式










一個口令大家照做,也不知什麼,喊口令的人事後在FB笑大家,其實就是心情好,天氣好,人爽,怎麼搞笑都好,不是嗎?










抵達今天行程的目的地,雖然是枯水期,大家還是覺得好美,好快樂。




















接下來,來到用餐點~荔枝園















因位林先生夫婦的好客,我們把這裡當成自家庭院,感謝你們













曾文溪走讀~11月感想

一直想參加河烏辦的曾文溪走讀,卻一直因為工作關係,直到上個月終於可以參加,卻陰錯陽差,在11月才參加。

這個月已經走到曾文溪中游,根據【川流台灣】曾文溪 南瀛第一河資料
  • 發源地:阿里山山脈的東水山
    後大埔溪:北緯23度23分42秒;東經120度49分12秒高度:2,279公尺
    特富野溪:北緯23度27分34秒;東經120度48分49秒高度:2,404公尺
  • 主流長度:138.47公里
  • 入海口:台南市安南區和台南縣七股鄉之間
  • 主要支流:後堀溪、菜寮溪、官田溪
  • 流域面積:1,176.64平方公里
一早出門赴約,途中停車買早餐時,才發現背包的2個拉鍊沒拉,心中一沉,往手機位置一摸~沒有,心中為手機默哀一分鐘,調適一下心情,繼續今天行程。

第一站來到與楊老師約定地點,會合後,前往走馬瀨農場前的橋上,老師帶我們來看河階




<-楊老師有備而來,還帶來地質圖說明,顏色圖像代表不同地質。



有興趣,可上

地質資料查詢 - 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  查詢






下圖的紅線,表示以前曾文溪河面就是到哪裡,當時老師在講時,真的很難想像,右上圖可見第一層河階,走馬瀨農場位於第二河階。










第二站玉豐大橋河床

 
 <-楊老師講解曾文溪轉彎
->老師帶著大家下到河床






 枯水期,可以由此溯源而上到達前面一個崩塌處,可以看到壺穴
 
 在老師的大臺南的地形這本書,提到這附近有豆腐岩,當天並沒有看到
 這附近有大量化石,所以是許多這類同好的採化石秘密基地,每次只要暴雨過後,就是最好時機,但是也因此這邊被挖得慘不忍睹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珊瑚礁塊

 在寫這篇文章時,手邊正好有了楊宏裕老師的這本書~大臺南的地形,一面欣賞他的內容及照片,一面將當天老師說的內容轉換成文字,提供大家認識,在此要特別跟大家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內容,都是老師自己親自走過的分享,名副其實的地理老師。
另外大家也可以參考這3段影片,
曾文溪地形地貌(上游)

曾文溪地形地貌(中游)

曾文溪地形地貌(下游)

接下來進入玉井,來到噍吧哖事件紀念館

<-為我們導覽解說的志工已經80歲了,卻一點也看不出來。
他原來是糖廠員工退休,又一直住在這裡,說起這些內容,非常生動有趣。


 ->這是當時噍吧哖事件用的武器~竹篙湊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














午餐時刻,這次安排行程的夥伴,很厲害的找到這個位於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附近的天埔社區用餐,
這個社區主要以絲瓜發展出幾樣產品,通常只提供40人的用餐,這次特別為我們開放,每一道菜都有著巧思使用在地食材,值得推薦。







 用餐後,是參觀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的行程,園主夫妻邀請大家隨時都可以近來參觀。







最後一站來到江家古厝
1.竹圍江家古厝在礁吧哖事件遭到燒毀
2.現在的鹿陶洋位址為公認全臺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保留了200年歷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臺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
江家祖祠堂建於一九三一年,背倚鹿陶洋山,左右有小丘為鐘鼓,前有油車溪,為風水寶地。其村庄建築為閩南式,屬四進三院的四合院,以祖祠堂為中軸線,左右有廂房,橫軸再添建左六右七的伸手護龍,總計有一百三十六間房舍。
3.「總舖師」場景之一~虎鼻師的老家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105年兩棲類保育志工活動

今年是改變志工聯誼活動的第二年,團隊選擇在台南,之前團隊為了規劃行程,在年初時南下台南場勘,身為地主的我們,當時因其他夥伴都無法請假,就由我坐陪。




















一直到活動前半個月,我們才知道我們有2個調查點,隊長土撥鼠在事前做了些調查及聯繫,當天會合後前往第一個區域~新市大社
 這是荒野夥伴山芙蓉提供出來的一塊地~自然農場第一區,讓大家可以在這裡實踐自然農法,體驗半X半農的場域,第二年種稻,水牛大哥提供新的點子,剛插秧後水並沒有放很多,因為這塊田的福壽螺很多,一旦放水,就會跑出來,因此控制保持濕潤的水,讓福壽螺只能在土裡,等到稻子長大了,才開始放水,這時福壽螺就會選擇吃新長出嫩嫩的雜草,確實我們發現並沒有太多雜草,還以為有用其他方式移除。




在農場的入口右側有一個生態池,種了許多的水生植物,中間整理了一個室內空間,規畫了2間房間,未來提供以工換宿,規劃了廚房,山芙蓉想要蓋一個古早灶和麵包窯,和我未來想做的是一樣,苦於沒時間,所以我自告奮勇接下這個主辦人的工作,萬事起頭難,我可得好好來詢問幾個有經驗的高手。




這是第二區,在大營社區裡,5~6年前,徵得地主同意,水牛大哥開始在這裡挖生態池,規劃,都是他一個人利用上班之餘一點一滴完成的,如今這裡已經有著豐富生態,也讓社區民眾多一個休閒場所。


第二個區域~新化那拔, 原本想進畜牧試驗所,但因公文製作趕不及就作罷,團隊建議我們可以到鹽水大埤,



在這裡發現一種長著白刺,羽狀複葉的植物,百合說這是料理刺仔雞的植物~金合歡



透過谷歌大神帶路,我們來到試驗所後面,詢問後得知再過去就沒路,但是我們還是想去探探路,再往前進,感覺前方沒路正想撤退時,我提議下車去探路,就發現美麗的湖景,原來這就是鹽水大埤,繼續前進就在排水道口汽車就過不去,我們決定下車繼續探路




 經過一戶人家,門口的鐵釘蘭,正盛開著,第一次看到多瞄了幾眼,讓這戶人家注意到我們,出來打招呼,我們才有機會進到他的庭院去參觀,成為我們的樣區之一。

經過一個晚上,許多團隊的調查,發現20種2棲類,1500多隻,這些區域都沒有發現討人厭的班腿樹蛙及,亞洲錦蛙但是其實在臺南的關廟龍崎,高雄阿蓮都是有發現的,所以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這次還介紹今年剛新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樹蛙,其中一種更以畢生致力於台灣兩棲類動物研究的學者王慶讓,命名為「王氏樹蛙」及「碧眼樹蛙」




 就在大家的努力下,成果豐碩,結束了今年蛙調的活動。
















104年灣兩棲類保育志工活動


因為這次的查訪,認識鹽水大埤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決定日後安排騎單車探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