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12月31日嘉減碳田園市集活動




本年度最後一次12月份田園市集又來囉~~


有興趣可以來走走




(一)       國道一號

水上交流道"嘉朴公路(168縣道)往朴子方向(8公里)"右轉太子大道(700公尺)"右轉故宮大道(130公尺)"左轉故宮東路(45鄉道)(1.1公里)"左轉故宮北路(58鄉道)(600公尺)"右轉嘉57鄉道

(二)       國道三號

水上系統交流道"東西向快速公路東石嘉義線(82)往西行(20.2公里)"下祥和交流道右轉太保方向,走學府路二段(2.3公里)"左轉朴嘉公路(168縣道)(300公尺)"右轉太子大道(700公尺)"右轉故宮大道(130公尺)"左轉故宮東路(45鄉道)(1.1公里)"左轉故宮北路(58鄉道)(600公尺)"右轉嘉57鄉道

(三)       台鐵

台鐵嘉義站"站前嘉義縣公車(雙溪口線)"蒜頭糖廠站下車(35分鐘)"故宮北路(600公尺)右轉嘉57鄉道(步行15分鐘)

(四)       高鐵

高鐵嘉義站"搭乘計程車(10分鐘)

(五)       縣公車

嘉義縣公車(雙溪口線)"蒜頭糖廠站下車(35分鐘)"故宮北路(600公尺)右轉嘉57鄉道(步行15分鐘)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定觀其他收穫

假日早上來到台南公園 發現非常熱鬧


來運動 散步的 約會的 還有來釣魚的  好不熱鬧


這哥倆好真是愜意啊




以往照相就是把要拍的人事物擠進相機鏡頭


原來可以透過前後對比 及一些綠葉 樹枝襯托出想呈現的景致


又讓我上了一課





造型特別的樹型



意識形態的樹瘤 你覺得它像什麼?  有人說他是一個人的臉-有眼睛 鼻子 嘴巴  而我怎麼看都像是一位慵懶的熟女的背影 你呢?



原以為只有榕樹會有氣根 發現菩提樹也有 




紫茉莉還告訴我一個讓我很驚訝的事-有關安康魚  真是無奇不有


雄性鮟鱇魚在成年之後消化組織會失去功能,因而必須寄生在雌性鮟鱇魚的下方。


兩條魚的組織血管會逐漸相通,體型嬌小的公魚就靠著母魚的營養過活,並獻出精子作交配用途,最後演化成母魚的臂鰭。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E%9F%E9%B1%87%E9%AD%9A



  • 留言者: 二水-小鎮花田咖啡
  • Email: g9212213@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12-16 08:16:30
感恩分享祝你愉快

南洋杉篇



我很喜歡定觀


因為每次定觀都可以從別人口中得到不同面向的知識


有時是因為他的學經歷背景 有的是來自他的努力 或他轉訴從別地方的到的知識


直到這次定觀才知原來在台灣的南洋杉大致分為2種


肯氏南洋杉(另外有一種植物叫肯氏蒲桃應該也是這位肯式發現的)和小葉南洋杉


肯氏南洋杉的葉子是螺旋狀可到3回 遠看像雞毛潭子  小葉南洋杉是180度平行只有1回



肯氏南洋杉這時正在開花 照片中葉子前端白綠色及紅色的就是雄蕊 是動物的最愛 地上看到許多吃得只剩葉子 或吃一半的



肯式還有一個特點  枝幹還與環之間是很明顯的




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的裸子植物,台灣未產,肯氏南洋杉和小葉南洋杉,是台灣最常見的兩種。它們都是原產澳洲的常綠大喬木, 雌雄異株,多樹脂道。還有一個南洋杉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側枝輪生,主側枝的小葉及枝條都在同一平面上。
○以輪生的側枝來判斷樹齡,最簡單了,它每年會長出一輪側枝,就是枝條掉光了也還有痕跡留著。每年一輪,從根部算起,有幾輪就是幾歲了。
○它的樹幹堅實,是樑柱的好材料,健康的植株,12級強風都沒辦法攔腰折斷。我還沒看到過有南洋杉被颱風折斷的。
◎小葉南洋杉的栽培:
○學名:Araucaria heterophylla (Salisb.) Franco。
○別名:南洋杉。
○株高:30m。
○繁殖方法:播種。
○繁殖適期:春.秋。
○生長適溫:18~28℃。
○用途:庭植,行道樹。
○栽培:適肥沃之砂質壤土,排水日照需良好,喜溫暖至高溫。
○原產澳洲諾福克群島,樹型優美,是世界五大庭園樹之一,另四種為:大陸的金錢松,日本的金松,美國的世界爺,喜馬拉雅山的雪松。
◎肯氏南洋杉簡介
○學名Araucaria cunninghamii Sweet。
○別名:花旗杉。
○生長適溫在18-28度C之間,是偏熱帶的針葉樹種。
○台灣1901年最初首先由日本引進,後來於1909. 1923.1971年分別由澳洲引進。
○台灣各地的庭園.公園.學校都有廣泛的栽植。
○側枝像雞毛撢子,輪生狀,上部的枝條向上舉,下部的枝條水平伸展。
○新樹皮是有金屬光澤的古銅褐色。
○長圓形的毬果,由多數成螺旋狀排列之木質果鱗合成,每一果鱗中有種子一枚,具膜狀翅。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21404222&q=1306021313434&p=%E5%8D%97%E6%B4%8B%E6%9D%89



  • 留言者: 瓊埔社區
  • Email: happylearning65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12-21 23:09:29
可惜南洋杉沒有經濟價值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樹瘤







綠水組定點


觀察活動地點:台南公園


活動日期:11月20日(星期日) 上午8:30-10:30
集合地點:公園南路與公園路交口椰樹廣場 


攜帶物品:防護用品(帽子、雨具及個人必備藥品)、觀察工具(放大鏡、望遠鏡、圖鑑書籍與筆記本)


公園許多樹長著瘤
您發現到了嗎?
植物會長瘤跟人一樣耶
樹瘤有好有壞
金龜樹瘤有固氮作用
可以幫它在貧脊地生存

生化實驗室/外來種…..
有時會帶來不知名菌
樹無法抵抗也會長瘤
這時可能共存   也可能會衰弱死去


這個月定觀我們改往台南公園大家細細觀察樹上的瘤 


***************************************************


當天早上天高氣爽 來到台南公園


公園裡的人很多  來運動的 固定聚會的  來約會的 來釣魚的都有  真是熱鬧


這是一種生活樂趣  有興趣也可以來看看


今天的主題是樹瘤


原本以為就只有金龜樹會長樹瘤


今天來到公園才發現許多樹都會長



南洋杉



金龜樹



 



 



 



這棵雨豆樹在台南公園頗有歷史 原以為這個樹瘤是原本就有的


後來才知道好像是在921(民國88年)前後才長出來


是不是和人身上的癌細胞一樣


 



  • 留言者: 百合
  • Email: tn2209@tn.edu.tw
  • 網址:
  • 日期: 2011-12-02 21:29:36

上次畫畫時沒注意到側面


沒想到這麼明顯


而且還是凸肚臍....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924漁光島淨灘後記












我覺得月光寫得很好  與大家分享













 
 

希望"緩緩漫步於沙灘,而不用俯身去拾取美景外”掉落的遺憾”"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能快點到來


 



 

924漁光島淨灘後記
2011.10.11 




作者/柯志遠(荒野台南分會第六期解說員,自然名:月光 ) 



這次淨灘參加總人數520員。清理垃圾數量約3.5頓。總體積最大垃圾—棄置傢俱。總重量最大垃圾—棄置傢俱。屬漁光島特有種。但這不是我想表達的重點。而是在這次淨灘小朋友的參加人數約占淨灘總人數的2/3。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振奮、欣慰、可喜的現象。引述宏遠興業的代表(亦是此次淨灘活動副召集人南四解 水牛),在致詞時的一段話。「這是真正的教育,家長帶著小孩,以實際的行動,來關愛這地球。讓小朋友明瞭,保護這地球才是他們明日的希望。」一段話便點出了淨灘真正的意函。讓我不禁佩服。
所以也想把下面的話,送給參加此次活動的朋友們。



◎為什麼要淨灘?
給小朋友的回答:「因為人總是為了一時的方便,在不經意之間,一隨手便把地球的臉給弄髒了。」
給大朋友的回答:「小孩是我們的寶貝。實際的行動,正確的教育,是留給小孩最珍貴的資產。」
給企業朋友的回答:「撿拾的東西都是人所生產出來的。衷心的期望企業在營運的過程,能考量環保及思考如何發揮影響力。讓往後每年參與的淨灘,變的愈來愈輕鬆。

直到有一天,我們只需緩緩漫步於沙灘,而不用俯身去拾取美景外”掉落的遺憾”。」淨灘是人與自然最美麗的互動。感謝參與這次淨灘所有人的努力。由於您的努力,成就了這份美麗。因為美麗所以喜歡,因為喜歡所以珍惜,因為珍惜我們才能長長久久徜徉於這美麗星球的懷抱中。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採蘋婆







在採蘋婆過程中 孩子們學習到手眼協調 借力使力


突然聽到吵雜的鳥叫聲  這應該是BBS上說的COOL


沒多久就發現一隻綠繡眼小雛鳥


想必是鳥媽媽發出的警訊


當場給孩子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大自然隨時都在教育我們


要再次感謝石蓮


這是第二次到他家


當天我們家的哥哥竟然可以爬到一層樓高的樹枝上(上一次連上去都不敢)


楷傑 你太優秀了



就是在下我啦



  • 留言者: 水納瑞
  • Email: yuhsueh-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11-04 08:46:47

是阿


前一陣子忙著將工作做到一個程度好做交接  交接完舊工作到新職場又忙著交接新工作 適應新環境


沒想到前幾天還重感冒


最近比較好一些 工作也較上手了







  • 留言者: 百合
  • Email: tn2209@tn.edu.tw
  • 網址:
  • 日期: 2011-11-03 20:48:03
最近很忙吼!! 到現在才po文.....
[版主回覆11/10/2011 09:14:33]

是阿


前一陣子忙著將工作做到一個程度好做交接  交接完舊工作到新職場又忙著交接新工作 適應新環境


沒想到前幾天還重感冒


最近比較好一些 工作也較上手了


破布子

當天感謝石蓮熱情招待


讓我們有了愉快又難忘的一天


當天小姪子原本很怕狗的人離開前竟然敢和圓圓(一隻髮蒼蒼視茫茫沒牙齒沒有攻擊性的狗)打招呼了


楷傑你進步了 很棒哦


新化畜牧所清晨的牛群








有機會在新化畜牧所參加活動


隔天早上起了大早


到後山走了一圈


看到傳說中的野牛群


正悠閒地吃著草


趕緊留下它們的倩影



美麗的翠蘆莉及不知名的樹開著紅色的花  還有讓人感受秋天來了的台灣欒樹 才8月底


都還很熱 也開花了 紅姬緣椿象趕忙來湊熱鬧


 





  • 留言者: 百合
  • Email: tn2209@tn.edu.tw
  • 網址:
  • 日期: 2011-11-03 20:50:41
紫花是翠蘆莉,不是牽牛花

蘭嶼船

蘭嶼船在8月由蘭嶼經過巴士海峽到高雄接著來到台南


當天目睹這艘美麗的船


船頭船尾都用美麗的羽毛裝飾


特別的圖飾是代表蘭嶼


整艘船都是用拼裝沒有用到釘子


竟然可以繞台灣一圈


人的智慧真是厲害





稍後又跑到對岸去欣賞剛完成下水典禮的台灣船


各有各的特色


焙龍眼乾






那天上東山路上因為有人身體不適


而停下來休息


給了大家一個理由去拜訪阿伯


阿伯已經70~80歲還是很硬朗


聲音洪亮的介紹龍眼乾的製造方法


也不斷一把一把的將半成品的龍眼送到我們手上


第一次看到焙龍眼真讓我大開眼界



東山的美 需要細細品味 有空不妨來走走


新竹縣文學地圖






中秋節與朋友相約上新竹關西找學姊


因朋友臨時有事改成星期六下午出發星期日下午回


不想浪費3天假期


與另一朋友相約搭高鐵轉接駁車到竹北再搭公車到關西


這樣的方式其實是一種很節能減碳的方式


也可以體驗不同的感受


到關西後等學姊接我們上錦山


到這裡來玩已經很多次


只是這次因為學姊夫當選里長


中秋節有社區活動


於是和他們到學校去參加


在司令台上就看到下面這張圖及徐仁修老師照片


身為荒野人的我當然要趕快拍下來


感覺與有榮焉




這3天除了欣賞大自然的美以外 此時節竟還有桐花




還參加原住民部落的中秋節活動


全豬的豬雜湯超好吃的


隔天還去了馬武督探索森林


探訪綠光小學 也尋訪賽德克巴萊拍片的現場


好充實的假期


范艾克/阿諾菲尼與他的新娘

朋友的女兒是美術老師


女兒幫媽媽在在服務的大樓裡設了一個藝術賞析


不定期更換


這次展出了范艾克/阿諾菲尼與他的新娘及另外2位詼諧的作品


一起欣賞吧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特色民宿-一個民宿老闆教我的事

 星期六,一段隨性的旅程,從福隆草嶺古道一直沿著山稜,走到了宜蘭大溪,
           然後,我們決定下一站前往,花蓮。
           心中滿是征服三段古道的成就感,抵達了夜晚的花蓮。
           在花蓮火車站旁的網咖,電腦裡搜尋著便宜民宿,
           突然的看見了一個民宿的推薦文,
           價格便宜,條件也看似不錯,於是撥了通電話確認是否有空房,
           幸運地,有床位,和式房,一人三百。 於是便趕緊騎車前往。

           這是一家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田間小路上的民宿,
           距離花蓮火車站,僅短短15分鐘的車程。
           抵達時,已經大概接近九點多,老闆正一個人看著電視,等待著我們。
           民宿是一間一層樓的平房,進到屋內,著實驚訝,非常的乾淨寬敞,
           民宿裡,總共有三間房間,一間套房,一間雅房,
           還有一間能夠容納六七人的和式房。
           老闆也是住在民宿裡,而今晚,我們是唯一的顧客。
           縱然我們只有兩個人,老闆還是讓我們用非常便宜的價格住和式房,
           這樣的環境,老闆卻依然願意給我們這樣的價格,
           讓我一方面感到慶幸,卻也一方面疑惑。
           這樣的收費,能賺得到錢嗎。

           就在驚訝之餘,老闆對於我們突然的到來而來不及準備感到抱歉,
           老闆向我們說: 不好意思,今天沒有準備花,
           如果平常有客人通知要來,我都會在房間裡插上幾朵花。
           聽著老闆這麼說,覺得這個老闆真用心,想要讓旅客感受田園生活的情調。
           放好了行李,老闆開始和我們聊天。
           原來老闆是個農夫,而民宿的周圍,就是他的田地,他種花種菜也種些水果。
           老闆說,田裡的所有東西,花、蔬菜和水果都是有機的,來住的遊客都可以自己採,
           廚房也提供給遊客可以煮這些菜,要煮飯的話,他也免費提供米。
           另外,民宿裡也有一台電腦,專為遊客準備的,
           而且如果是帶筆電來也可以上網,這裡有無線網路。
           老闆還說,如果我們需要的話,他也有腳踏車可也讓我們騎。
           洗澡時,浴室裡除了沐浴用品外,老闆還貼心的準備了女性衛生棉。
           而這上述一切的服務,都是免費。

           回想從大學以來,來過花蓮不下二十幾次,
           常常都為了找不到價格便宜又乾淨的民宿,
           而選擇住大廟宇的香客大樓,怎麼就是不曾找到這裏來呢?
           如此低廉的價格卻涵蓋了這麼多免費的服務,賺的了錢嗎?

           和老闆聊著,老闆問,我們為什麼會找到他這家民宿,
           我回答了是網路推薦,而且價格很便宜。
           老闆這時語氣相當平淡的說著,這一帶民宿很多,他的價格算是最公道,
           他也有和民宿旅遊網簽約,但他這裡的生意其實不是很好,
           不過,會來的人,通常都是回流的客人。
           這個民宿老闆經營了七年,他說朋友都笑說他是在做功德。
           人家問他回本沒,他說,還在往那裏努力中。
           但他堅持著用最合理, 或許對我來說, 已經是虧本的方式在經營,
           從老闆的作為和言談中,我們強烈的感受到一個發自顧客角度去經營的用心,
           不計所謂的成本,只想讓顧客賓至如歸的真誠。

           長這麼大,從來未曾見過任何正常人能夠做到這樣子的程度,
           更難想像,這民宿的一切,竟是一個行動不便,患有罕見疾病的老闆一個人獨立經營著。

           " 不要看我這樣,我其實是有小腦萎縮症",
           老闆用著輕鬆平和的語氣告訴我們他的狀況。

           是的,小腦萎縮症,也就是日劇"一公升的眼淚"中主角所患的疾病。
           一個現在醫學上的不治之症。
           小腦功能萎縮,致使行動越來越不穩,說話也越來越不清楚,
           慢慢的,情況會越來越糟,然後,只能完全臥床,等待死亡。

           老闆的行動,已經和日劇中看到的主角相似,
           走路行動緩慢而不穩,只能一步一步的慢慢前進著。
           說話的速度和清晰度也較一般人來說,緩慢不少
           老闆指著牆上貼滿的照片,述說著每一張照片的故事。
           這些照片,都是來住過的旅客,將和老闆的合照沖洗出來回寄給老闆,
           而他就這樣一張張的貼在牆上,
           他說,一個人的時候,他會看著這些朋友的照片。
           整晚的互動聊天中,老闆的臉上,總是帶著微微的笑容,
           一字一字慢慢地,熱情的與我們分享著,
           看著他的眼睛,傳遞出來的是一股柔軟的力量。 一股真實的柔軟。
           眼前所見,雙耳所聽到的這一切,儘管表面維持著鎮定,
           內心卻如同被強烈的一擊,深深的撼動著。
           究竟要有多厚實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平和看待這樣的生命歷程。

           第二天一早,推開和式房的門,
           門邊的花瓶插上了滿滿盛開的白百合,老闆還是貼心的為我們準備了。
           走到屋外,田裡的百合盛開著,還有其他的花和蔬菜水果。
           往屋後走,一個身影趴行在花園中,
           老闆正修剪著園中的美國草,身旁一隻黑狗陪伴著。
           老闆說,他走到哪裡,這隻黑狗就會跟到哪裡。
           到了夜裡,牠總會趴在民宿的門口睡,
           彷彿守護著老闆,守護著民宿。
           當我們走近老闆,小黑狗溫馴的靠近了我們,就和老闆一樣,溫柔的對待著我們。

           正當我們和老闆閒聊時,有個人從田裡摘了一些番茄,走了過來。
           他告訴老闆,番茄大概是一斤多,給了老闆六十幾元,
           老闆拿著十幾元說著五十元就好
           他是老闆的鄰居,他告訴我們說,
           老闆人很好,來這裡跟老闆買蔬菜水果,老闆總是會多給東西少收錢,
           也請我們多多幫民宿宣傳。

           老闆請我們留下資料跟聯絡方式,他說,他有一本訪客的資料簿,
           當他一個人感到寂寞孤獨的時候,或許他可以跟這些朋友連絡。
           聽到他這麼說,有一點點的心酸從心頭湧上,
           如果可以,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他這樣的朋友。
           從看見老闆的那一刻,就知道他行動不便的狀況,
           但為了怕隨便的提問會有所傷害,
           所以對於疾病及過往,我們並沒有任何過問。
           直到老闆拿出了一本慈濟的會刊。
           會刊裡刊登了對於老闆的採訪,還有主治醫師對於他生命力量的文章。
           我們看著文章裡的字句,一連串的震撼和感動不斷交雜,
           以往出現在勵志故事或日劇中的生命力量,竟真實的攤在眼前。

           在這一刻,我想,我看到了生命中的典範。

           文章中這樣寫道:

           「其實,我小時候就知道自己應該生病了...... 。」
           七年前,他不願意自己的行動不便而影響兄弟姊妹的生活起居,
           決定搬出老家靠自己養活自己。
           賣了父親一部分留給他的土地,在剩下兩分地上蓋屋,種植玫瑰花自力更生。
           儘管相對於其他一般人,他必須花更多更久的時間才能做得好,
           但他的蔬菜、花卉也長得比其他農夫種的都好,
           跌倒無數次,又站起來無數次,也因此甚至被稱做,「跌倒花王」。
           「雖然體格、體力和人脈比不上別人,我只有刻苦耐勞的精神可以贏。」
           長久獨居的他,植物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我們愛她一點,她就還我們一滴,種花種菜就像夫妻一樣,
           對她好她就真心,沒給她吃好,她就『無水』......」
           他清儉度日,有時義賣花卉將所得捐出,有時也將微薄的收入定期捐款給慈善機構。
           在身體情況比較好的時候,甚至還擔任內政部老人之家的義工。
           「人家同情我,我也會同情需要幫助的人。」
           儘管努力生活,但疾病進度還是悄悄的前進著,
           兩年前早起洗衣服時昏倒在洗衣機旁沒人發現,
           直到自己清醒叫救護車,檢查發現腦中有血塊。
           八八風災那年,因為走路不平衡而跌倒摔斷手臂住院,
           結果回家後,發現家中近二十萬的現金全被偷走,盆栽、花盆也都被搬空。
           十幾年積蓄全泡湯的他,面對颱風過後荒蕪的田地沒有難過太久,
           「錢都沒了真的很傷心,但我是農夫,要管好自己才能管好田地,
           下雨有下雨的工作,天晴有天晴的工作。」
           儘管如此,他還是一樣沒有改變對人全然的信任。
           縱然知道自己的生命終將走向盡頭,
           他依然每天都認真的爬向這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
           「我只有想,這是上天安排的命運,又不是父母故意要把我生成這樣,
           我的一生都是病,既然得到這種病,彩色的世界不好好把握,
           死了也就沒有機會了......」

           (全文請點http://www.tzuchi.com.tw/file/tcmed/201103-87/30-37.pdf )

           一面看著這篇文章,老闆一面感恩的說著,
           他說,很多媒體有來採訪他,
           有很多人因為看了他的報導,還寄一些藥給他。
           甚至,有一個視障全盲的朋友,因為知道了他的故事,
           特地一個人從台北來到花蓮看他,來鼓勵他。
           聽到這裡,真的很感動。在他們之間,有一種力量在傳遞著。

           在民宿的這段時間,縱然老闆面對疾病的侵噬,
           但他的言談間所流露的,是對於人的關懷和感恩,對於我們的熱情和關心。
           從他身上,絲毫沒有任何一絲的抱怨

           不卑不亢,他所散發出來的,是這樣的態度。

           他不怨恨造物者對他的不公,也不因為疾病而感到自卑自憐,
           他似乎早己全然接受這一切,
           然後,在還有呼吸的時候,盡一切可能用力的活著。

           回台北後,上網查了有關老闆的資訊,看見了一段訪談,
           訪談中才發現,老闆每年五月和六月的時候都會將所有的所得捐出,
           相對於一般人,這個世界給了他不多,但他卻試著去愛這個世界更多。

           看著眼前的巨人,讓自己感到愧疚。
           如果老闆都能不去抱怨這一切,那自己又有何資格去抱怨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呢。
           和老闆所遭遇的一切相比,自己生命中碰見的,又有何困難和挫折可言。

           老闆的主治醫師說,
           無法改善已成的宿命,倒不如學習阿港伯的精神,
           不因疾病改變他對生命的信念和熱情。
           現在已經不是醫師再告訴阿港伯該做什麼,
           而是他在教我們怎麼活,怎麼善用天地所賜。

           離開民宿前,老闆叫我去摘些番茄,路上吃,可以解渴。
           想到這些蔬菜水果也是老闆的經濟來源之一,
           就不好意思摘太多,意思意思的拿了幾顆。
           沒想到,老闆趁我們去影印會刊文章的時候,
           拿著籃子,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田裡去,
           採了一大籃了番茄,一個塑膠袋裝滿滿,
           老闆說,這樣才夠呀。
           如果想到那位鄰居的量是五十元,那我想老闆給我們的量至少是他的十倍吧。

           原本到花蓮,還苦思著哪些地方可以去,
           但我想,一間民宿、一個老闆、一段故事,這樣就早已富足了我整段旅程。

           如果在印度加爾各答看見的是泰瑞莎修女的愛與慈悲,
           那麼在花蓮吉安,我遇見了跌倒花王的溫暖與堅強。

           如果可以,希望所認識的朋友們,去拜訪楊老闆的民宿,

           不是要大家的同情,或許說,身障者從來都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同理。
           身障者需要的是一個平等的角度去對待,一個平等的機會去創造存活的價值。

           和楊老闆相處,去感受生命的熱情與力量,去學習著該怎麼活。

           花蓮吉安,我遇見生命中的典範。

           ======================================================

           【茗新休閒花園民宿】

           楊文港 先生

           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11街31號

           0926-839397

           套房(可住四人) 1600元

           雅房(可住四人) 1200元

           和式房(可住六七人) 三人以內800元

           三人以上每人250元

           單人住宿500元


虎山老樹相伴。幸福滿滿

活動時間: 10/23(日) 10:00~13:00
活動地點: 虎山國小大門前
 
10:00~10:10虎山國小大門前護老樹(八方好漢會師)
 
10:10~10:30虎山老樹列隊歡迎(里長老樹下奉茶)
10:30~10:50分組幫老樹量胸圍+身高,估算年齡(掛見證牌)
 
10:50~11:10 簽名見證快閃一族(與老樹合照留念)
 
11:10~11:40 與老樹對吟創作詩句(請填姓名,要集中無償投稿報社)
 
11:40~12:30 相約老樹下野餐+分享詩作+閒聊博感情
 
12:30~13:00 詩作統一收件給報社(主標題:虎山老樹,副標題:自訂)
 
13:00~~~~~感謝老樹+感謝愛樹+平安回家


 


~~~~~~~~~~~~
上星期的晚上...手機的冠羽畫眉啾啾啾是二行里熱心的宋里長打電話來...一開口就說...仁德糖廠的老樹麥後郎冊掉啊這禮拜一揪郎才去抗議...宋里長希望有更多人來關注這件事...不要讓有歷史有故事的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就消失了問清楚是哪邊的老樹...原來是我們家小朋友念的虎山國小前面那一片綠蔭今早送小朋友上學...趕緊走一趟記錄老樹的身影蓋房子要空地不難理解...但只是粗糙想把地面清除殆盡方便施工蓋好的新社區...少了這些有記憶有故事的老樹...應該也不會有能量蓄積造就地靈而人傑這麼粗壯的身軀...經歷多少88+921都不會輕易倒下希望有更多人來關注身邊的老樹...別讓珍貴的老樹...在無聲無息中倒下肢離不堪


By 野馬
 
Dear...護樹夥伴好
 
小活動通告先...若當天活動內容有稍更動煩請多包涵(因不曉得會有多少人來)
 
護樹小活動,純自動自發,愛老樹夥伴當天請自備午餐+餐墊+防蚊



  • 留言者: 黑仔
  • Email: a61153@taisugar.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10-17 11:39:28

珍貴的老樹應該保護


但沒聽說仁德糖廠的老樹要砍伐


台糖公司副總經理楊錦榮強調,拆掉的防空壕是因年久失修,且沒有專人管理,擔心危及遊客安全。未拆的防空洞將順應民意保留,目前砍除的是造林樹種,園區老樹一定會保護。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短文【雨後】:吳明益

吳明益: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中興大學人社中心研究員。有時候寫作、畫圖、攝影、旅行、談論文學,副業是文學研究。 
作品曾獲亞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並兩度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金石堂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誠品年度推薦書,聯合報小說大獎等等。
著有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論文《以書寫解放自然》,編有《臺灣自然寫作
                     選》、《濕地.石化.島嶼想像》。   
 
吳明益


【雨後】


幾日霪雨,覺得整座學校都浮了起來,眼看就要漂走了。黃昏雨停,雨雲出現兩個層次,一個停在大約兩百公尺左右的山腰,另一層則是約在三千公尺的高度。如此一來,山就在虛無縹緲間了。


信步走到餐廳胡亂吃個炒飯,心裡一直思考著日前陳文茜所寫的〈在放生的旅途中〉那篇文章。文章中寫到她與丁乃竺、姚仁喜等人跟隨宗教團體,到某處「可以放生」的水庫放了一萬四千斤的魚,於是身心總算獲得安頓的故事。


這篇文章我以為值得注意的一點倒不是「放生」這件事的對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部分宗教架構起來的價值體系,本就是以人為中心的。因此它也很容易架構起人「放過」其他生物,就是某種德業這樣的思維。而這樣的思維一旦信仰了,是極難撼動的。另一方面,「放生」其實是擾亂生態、甚且可能是「放死」的論述,也已多有科學闡釋,在另一批人的思維中建立起來了。


關鍵在於,兩者為什麼無法對話,或科學家的論述為什麼無法說服宗教信仰者呢?


我認為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陳文茜並不知道自己放的是哪一種魚,似乎也不想弄清楚的樣子。這篇文章最多的字數在寫自己,寫魚的時候僅有一行,那就是「有的長如手臂、有的短如常見之魚」。不想弄清楚自己所「放生」的是哪種魚的人們,當然可能會誤把放下水庫後跳躍的魚群視為「歡樂」,而不會想到牠們也可能是水質適應不良,或是溫度落差太大時,承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對陳文茜而言,寫文章時提到姚仁喜、丁乃竺,似乎遠比提到她所「放生」的這一萬四千斤魚是哪種魚重要得多。


如果我的這點推理沒錯,一個不在意所見生物是「哪一種」的人,卻拍攝了一部據稱要推動臺灣環境革命的《正負二度C》,也難怪裡頭會錯誤連連,充滿自相矛盾的說詞了。這是因為陳文茜的價值體系不真的是建立在她宣稱的「理性」之上,而是比非理性更可怕的「偽理性」之上。


反國光石化期間,多次有學者提及是否要邀請陳文茜「站在同一邊」,但在此方猶豫之間,奇妙的是,一向蒐集資訊快速的節目製作小組,卻也遲遲沒有針對這個近十年來最重大的環境議題表示看法。過去我在看陳文茜主持的節目時,一面在「文茜財經週報」盛讚破壞生態的資本家,隨即又在「文茜世界週報」對地球暖化感到憂心,這樣的矛盾訊息,使得我個人將她定位為「麥克風式的媒體人」,只是傳遞訊息的載具。就這點來看,她的聰明是在於掌握議題的敏銳度,卻不是在思考議題的深度上。我當然也不會因為這樣的一篇「放生」的文章就認為陳文茜是愚蠢的,只是這真的是一個很值得警惕的材料。


我們走在大學校園裡頭了,以為自己是大學教授,知識份子,但顯而易見「醫生、工程師、財經專家、文學專家」都只是專業人員,而非「知識份子」。知識份子不該只是捧著自己專精的學門而已,他還得有追根究柢,遇事不懼權勢的反骨精神。


比方說,一個知識份子因信仰宗教而參與「放生」了,他得在「放生」之前,問一下現場有沒有魚類專家,「我們放的哪一種魚啊?能不能放在水庫裡呢?今天的水溫適不適合?」魚類專家在回答這樣的問題後,也不能自詡是魚類專家而已,他還得是一個知識份子,於是他轉過頭去再問水庫生態學家:「這種魚雖然能活在水庫裡,但一下子放了一萬四千斤會不會造成生態負荷過重,造成水質的優氧化?」水庫生態學家回答了這個問題,發現到自己還是個知識份子,於是轉過頭去問倫理學家:「我們究竟搞這個『放生』,意義在哪裡啊?」


於是倫理學家,拿著水庫生態學家和魚類專家提供的資料,和宗教家辯論了起來,以一個「知識份子」的角色辯論了起來。至少得做到這樣,那麼這樣的「知識份子」,才讓我們多少能放點心不是嗎?


因此,陳文茜小姐的這篇文章並不讓我憤怒,它只是讓我了解到口號的空虛(有人認為她是臺灣最聰明的女人),以及她在這件事上,並不算是個知識份子。


陳文茜認為自己放生了,終於得以睡著覺。她卻不知道,這一萬四千斤的魚,讓另外一些人睡不著覺了,甚至可能一個小小的生態系因此崩毀。陳文茜認為她原本自己仍像「凡人渾身充滿了悲愴」,而在放生結束後,「落寞與心痛」終於結束了。我並不曉得陳文茜小姐的悲愴何來?但透過購買一批魚,瞎放走牠們到水庫裡來「處理」這樣的悲愴,總讓我這樣的凡人感到悲愴不已。這不只是對被「放死」的生物不尊重,恐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這樣的思考,也讓我的心情在雨後如同一座浮島,漂盪不已。



陳文茜的原文
http://tw.myblog.yahoo.com/deivyavan/article?mid=8047



  • 留言者: 瑙洎奩
  • Email: aaron9755403@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10-12 17:07:53

Z.bmp 







  • 留言者: 水納瑞
  • Email: yuhsueh-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10-05 20:30:49

認同老師的想法


之前也曾經有位朋友來問放生的事


他的想法也跟陳文茜小姐一般


我費盡口舌也無法將其他論述冠入他腦裡


最後我是選擇放棄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呼籲大家一起響應「還寄居蟹一個家」的保育工作

相關報導請見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52129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eUFc-095n4


如果有興趣想參與這個計畫,請翻箱倒櫃,找出那些過去曾被買來、閒置許久無用、長灰塵或褪色的貝殼並寄還回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尤其要特別強調三點:

  1. 請不要「買」,再寄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畢竟如果用買的,那是變相鼓勵商家去撿貝殼來賣
  2. 請不要「撿」,例如到花蓮的海邊撿貝殼寄回墾丁,這樣也還是搶了別人家
  3. 海產店吃剩的鳳螺殼、燒酒螺也都可以當家,所以吃完也都別浪費,當然如果可以,請洗一洗再寄還(不過蛤仔、善貝、寶螺這幾種平面的貝殼是沒辦法讓寄居蟹入住的,所以暫且不收喔)


  如果寄還貝殼,還可以享入住青年活動中心的優惠,旅遊之際,也可以親自去看看「還寄居蟹一個家」的保育工作進度喔~ 這個寄居蟹安心成家計畫不會結束,也更希望以後保育不再是「計畫」,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相關訊息與影片,也可在Facebook搜尋「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隨時都有寄居蟹換殼的最新update。


  貝殼可寄到:

  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路17號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收,
  註明:(寄居蟹安心成家​專案)



  • 留言者: 百萬會員賺錢秘笈索取
  • Email: a0986159328@hot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11-09-12 19:35:19
不錯事業分享感恩你!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海洋巡迴影展:海底沒有魚-海洋在改變

導演:Barbara ETTINGER 英文配音


播放對象:12歲以上的學生、社會大眾。(未滿12歲小孩,建議由家長陪同) 一位退休老師,一篇探討海洋酸度上升的文章,帶領他展開一場探索海洋巨變的旅程。他發現,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真相─當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陸域被淹沒,然而這只是這場環境災難一半的樣貌;過多的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中,海洋的酸度升高,有一場您看不見的海底巨變,正悄悄展開‧‧‧。


看完本片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片中退休老師是一位很愛孫的爺爺


在一個無意間看到這篇海洋酸化的文章


他擔心環境問題會對孫子造成傷害


進而去追查事情真相


透過他寫給孫子的信


可以發現他契而不捨的深入探究的精神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另外所查到的事件真相也值得我們省思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海洋巡迴影展-產房觀後感

~影片介紹


海洋環境保育工作者郭道仁,帶領保育團隊,在東北角打造了第一座結合復育、研究、教育、觀光與產業價值的海底社區。但期間所付出的心血與挫敗、衝突,外界幾乎一無所知,在漁民歡慶豐收的同時,「竹叢產房」的技術與觀念,以及這一群傻子義工的心情故事,一一被紀錄下來。「產房」紀錄片所要紀述的,正是在人們親臨海洋、發現問題、檢討反省、動手實踐的動人歷程。


這次有機會幫忙海洋關懷在安平圖書館播放 在看了這部片後 讓我對書銘這位志工有無限的敬意


當天觀看影片的民眾相信和我內心的激動是一樣的


希望透過這影片能喚起更多人關注海洋的議題



  • 留言者: 彊兮脩
  • Email: ed02153@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09-03 17:37:48
最新信用瑕疵、負債比過高、聯徵多次保證過件,全省皆可承做





企業貸款





申貸條件:年滿20歲且開業滿6個月之企業、商行、店家負責人均可申請,凡有使用發票





或有穩定銀行資金往來帳戶存摺者。





貸款利率:3 %起





貸款額度:最高額度1000萬(依銀行審核個人信用條件而定)





貸款特色:只要您是自營商負責人,急需資金週轉者皆可辦理,免擔保品、免保證人。





貸款年限:還款期限1-7年。





檢附文件:負責人身份證正反面影本、營利事業登記證影本、最近12個月401或405報





表、近2年資產負債損益表以及近6個月銀行往來存摺。





貸款限制:三年內有拒絕往來、呆帳、逾期催繳或半年內有強制停卡者無法申請,但若已





清償者則視個人情況辦理。



  

信用貸款





【優質企業暨公教員工信用貸款】





申貸條件:年滿20歲至60歲,現為公教人員或公司實收資本額一億元以上之企業員工,工


作年資滿半年以上。


貸款利率:最低3%起(目前降息中)


貸款額度:最高額度200萬(依銀行審核個人信用條件而定)


貸款年限:1~7年(本利攤還)。


檢附文件:(1)身分證及服務證正反面影本


(2)勞保卡影本或在職證明


(3)收入證明:薪轉存摺影本或扣繳憑單影本





 

【一般企業員工信用貸款】





申貸條件:年滿20歲至57歲,現為一般公司行號員工,工作年資滿三個月以上。


貸款利率:最低利率5.99%起(目前降息中)


貸款額度:最高額度200萬(依銀行審核個人信用條件而定)


貸款年限:1~7年(本利攤還)。


檢附文件:(1)身分證及服務證正反面影本


(2)勞保卡影本或在職證明


(3)收入證明:薪轉存摺影本或扣繳憑單影本





  

房屋貸款


 


申貸條件:年滿20至60歲之國民不論任何行業、 房子坪數12坪以上。


貸款利率:第一年0.8%起。


貸款額度:貸款金額視房屋市值估價而定。


貸款年限:本利攤還型:20年,寬限期最長3年。


檢附文件:身份證正反面影本、收入證明文件、在職證明文件、戶籍謄本、土地建物所有


權狀、原房貸最近半年繳款明細(存摺封面及內頁或繳款收據或銀行對帳單)


貸款限制:三年內有拒絕往來、呆帳、逾期催繳或半年內有強制停卡者無法申請,但若已


清償者則視個人情況辦理。


 


 

汽車貸款


 


申貸條件:個人年滿20歲,有財力證明,職業不限,無財力證明可協助辦理。


貸款利率:4.25%起 ,依新車、中古車而有所不同。


貸款額度:依銀行審核車況而定。


貸款年限:1~5年(本利攤還)。


檢附文件:身份證正反面影本、行車執照影本、駕照、財力證明、工作證明文件。


貸款限制:有逾催、掛呆,強制停卡、退票、拒往等信用紀錄仍未註銷者,不予承作。


 






全球聯合行銷通路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80633365





服務專線:02-29640178







0985197901許小姐





0985197903王小姐





MSN:a0985197900@hotmail.com






  • 留言者: 百合
  • Email: tn2209@tn.edu.tw
  • 網址:
  • 日期: 2011-08-04 17:36:55

好多有心人在做好多有意義的事


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感動啊....


[版主回覆08/05/2011 13:45:44]

對啊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我們到底在解說什麼?解說培訓出了問題!

                               /楊娉育2007/01/25


    近幾年來台灣解說培訓可謂風起雲湧!公部門、民間團體相爭召募解說員,培訓課程琳瑯滿目,簡章中「保護生態」、「保存在地文化」字眼不斷出現!似乎,「保護」、「保存」已是公私部門的共識;照理,台灣環境破壞理應趨緩,而文化的線條應更深化;然而,事實卻是土地生態加速催殘!文化保存搶救的聲音逐漸急切!


    這是為什麼?課堂上講師殷殷告誡:「生態解說就是要能讓大家了解這裡的生態之美,因為了解,才知道要保護!」文化性的解說也同樣是這樣的說詞。沒有保護,何來的美?然而,在諸多解說課程中,卻出現刻意迴避破壞,而或者避重就輕的情形。公部門如此是因為破壞即其「當為而不為」的缺失,自然儘量掩釋;私部門檢討性的部份稍多,但「怕事」心態擴大效應,加上深受公部門操作模式影響,導致解說保護的本意大打折扣。


    這次柴山會解說培訓員招募期間,有些現象是值得注意的。有一些來電詢問者言語間大有「我已經參加過…的培訓課程,這類課程已經上過,不需要參加那麼長的培訓」。或者沒問該負什麼義務,直接問「你們有什麼福利?」有些人會問該如何負「排班之責」,說是應盡的義務;但言詞間卻充滿著「你們理應給我們有上場的機會」。言語顯露動機,你認為這些人所為何來?


    面對上述自認已經上過類似課程、無須再上的詢問者,我總會接著問「你上了多久?」答案常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短。「兩天!有動植物、有解說實務」。兩天?他一定是個天才,而我必定是個笨蛋!接觸柴山七年,到現在依然不太懂。學習如果可以速成,那我們為何要從小學念起,直接去讀大學就好啦!


時下的解說印象


    說到解說,你的直接印象是什麼?因為工作關係,接觸的公私部門不算少,經常需要參加類似活動。以下大略敘述目前解說培訓與解說操作的整體印象:


一、免費吃學、殺時間的培訓印象


    去年在某個公部門舉辦的大活動場合,旁邊站了一位志工,他正賣力地向朋友推薦下期志工培訓的課程。「來啦、來啦!可以免費學東西、殺時間,還有免費的便當,又會送很多東西給你。」接下來,我享受了一場免費的導覽解說,說者口齒清晰、充滿自信、還帶點幽默,當下還覺得挺不錯的。但解說完畢,細細品味,卻是什麼感覺也沒有;更慘的是,我除了記得可以領紀念品以外,其他什麼印象都沒有!


    拼命回想解說的過程,看到底記住了什麼,總不能辜負「免費享受」背後的美意。只是,腦袋卻只充斥著模糊的名詞、半生不熟的標的釋意,紛飛的知識轉眼消逝!終究,這趟行程的收穫,還是只有那個紀念品。半年之後,紀念品沾滿塵埃,也進了垃圾桶。


就這樣,久而久之,解說的前置培訓與後續操作,就幾乎與「免費」、「殺時間」冠上了等號。


二、「拼命塞知識,表示我很行」!


    由北到南,聽了無數的解說,知識性的解說佔大多數,許多解說員往往為了彰顯程度,大量的知識拼命地往外堆!某個知名的解說員是這麼跟我解釋的:「說越多、他們越心服,反正他們也記不住,不怕被偷學!」


三、「忘了你是誰」的自我陶醉


    有些解說員的確懂很多,解說過程碰到某個他喜歡的人、或某個偏愛的領域,只見他忘情的說,深入自己的領域世界,越說越細,深入處除了他自己,少有人懂。看著解說者那陶醉樣,我們只能乾瞪眼。


四、學解說很容易,速成,照本宣科即可


   迅速學成,匆匆上場!此類型的解說最多,這也伴隨著拼命塞知識的類型。填充式的教育,最容易有這樣的結果。當然,也最容易讓聽者感到無聊,或導致知識性的壓力。


解說,所為何來?


   且讓我們回到解說的最根本目的:到底為何解說?不就是讓來者知道這裡的人文歷史與環境生態之美。那讓他們知道這些要做什麼?自然是知道他的美,而懂得珍惜保護!但如無保護之功,那解說何用?今天解說的標的物或地,明天剷平消失了,那還有得說嗎?然而,此情此景大多只換來解說者短暫的心痛,無奈嘆息之餘,隨即轉頭換另一處解說,心痛就只有那五分鐘。


   文建會培訓文化守護網的守護員,他們回報即將被破壞的歷史建物,卻發現政府完全無能為力!生態解說培訓在政府機關裡最多;但是,他們發現政府同時大興土木破壞該處生態!會發現問題、敢出聲音的佔少數;而整個充滿矛盾的機制卻也一直在扼殺這群最具行動力的人!某次在公部門上課,有個資深學員提出這個問題,最大的破壞來自培訓他們的人!然後很挫敗的問:「那要解說員做什麼?我們什麼也保不了!能不能請您建議該怎麼做?」只見在場許多學員雙眼發亮,心有戚戚焉地猛盯著我瞧!


   好哇!在公部門的場子考我敢不敢言。我想了想,做如下回答。「政治操作過程,裡頭需要人才,也需要奴才;那邊多、那邊少,全看人民素質。台灣政府現階段不問是非、只管點頭辦事的奴才多,人才少;而奴才與人才就那麼一線之隔,請問你怎麼選?」


   政府說要教育民眾!然而,卻是教育了民眾,就是教育不了自己!面對民眾的破壞,政府常無可奈何,說刁民難管;面對同仁破壞性的開發計畫,也無置喙餘地,因為是上頭長官的意思。當然,也教育不了民意代表。文化也好、生態也罷,這些個教育不了的一群,就形成了最大的破壞共犯結構。


積極護生的解說企圖!


    怎麼解說呢?自己從一開始的摹擬,而後因接觸議題的多元性,又對政策持續關注,及知識的攝取與更新;最重要的是:長期的生態觀察與廣泛、深入的文化關照!之後解說的方式、包含上課內容也完全改變!在這裡不談細節,只說方向,謹提供大家參考。


一、               一股「積極護生」的企圖心!


二、               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情境引導。


三、               長期的觀察、紀錄是與土地情感結合的不二法門。


四、               正視問題之所在,不迴避、不害怕。


五、               解說素材的廣度、深度、活潑度。


六、               適時地與時事、與問題結合。


我們總是很理所當然的接收之前留下的行為模式;因缺乏省思過程,自然無從批判,也得不出如何做的方向。請別簡單的把批判與批評直接畫上等號;事實上,在科學與哲學的領域,批判是往前跨步、或突越層次的力量。解說亦如斯,省思、行動導正或扭轉局勢,就涵容著批判的力道。


與土地融合、與歷史連結,那股守護的情愫也容易產生;而解說素材的運用,自然也會調整。就重新調整心情、觀念,說一場感同身受、會感動人的解說吧。



  • 留言者: 水納瑞
  • Email: yuhsueh-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07-20 11:26:41

這幾年 我參加荒野


很高興在我剛踏解說員的行列就跟對人


所以不知有"免費吃學、殺時間"這樣的事


在這幾年的參與定點觀察


我慢慢關注起我們的環境


漸漸融入了下列這些方向  又證明我ㄧ開始就走對路



一、               一股「積極護生」的企圖心!


二、               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情境引導。


三、               長期的觀察、紀錄是與土地情感結合的不二法門。


四、               正視問題之所在,不迴避、不害怕。


五、               解說素材的廣度、深度、活潑度。


六、               適時地與時事、與問題結合。


在我自己的職場上  普羅大眾對我們都有許多偏執


我也認為只要我走在正道上 作對的事就好了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6月青山定觀筆記



每次上青山都有很多的收穫


這次上山看到盾鍋牛本尊和分身



也看到石牆蝶與微風的難分難離




 


透過每次的觀察我看到生物與植物的不同面象


歡迎你一起來做自然觀察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2011海洋日-讓環保的愛鯊背包,陪你度夏日的每一天!


你知道嗎?其實鯊魚一點都不可怕,許多鯊魚相當溫和之外,更扮演穩定海洋食物鏈的重要角色喔!


每年至少有4~7千萬隻鯊魚,因人類貪食魚翅慘遭殺害,在太平洋海域,一年便有100萬條鯊魚,被活生生切去身上的魚鰭,再被拋回海中死去,雖然世界多國都已立法保護鯊魚,但台灣卻仍是全球獵鯊第四大國。


2011世界海洋日,荒野發起「愛鯊行動」,將走訪全台灣採樣各地販售的鯊魚肉樣本,與中研院合作以DNA條碼進行法醫學檢驗,以調查台灣人目前食用鯊魚的狀況,全面尋找鯊魚蹤跡、推動鯊魚保育政策。


我們需要募集1,000份鯊魚樣本的檢驗經費,請您捐款贊助,支持全台首次的「愛鯊行動」!


請洽http://2011.sow.org.tw/money2011/index.html




  • 留言者: 花蓮翠園民宿(歐風庭園)
  • Email: j09120000000000@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1-07-01 11:26:48

↖★感謝 您的訊息分享!邀請 您來我的文章交流喔★↗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臺南荒野第一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員培訓班開跑了

 第一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員培訓班  招生簡章


 


為散播保育種子,為自然教育及保育觀念廣為紮根


陪伴兒童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感受與體驗自然,從中學習


與自然相處之道,落實尊重生命於生活實踐。


透過培訓課程,讓兒童引導員們更清楚地認識荒野以及


提昇兒童帶領技巧及活動規劃能力,凝聚共識並承諾為地


球及兒童做些美好的事。


我們熱誠的邀請您加入荒野兒童陪伴與環境教育的行列


     和我們一同親近探索自然,與大自然做朋友,並學習如


      何引導兒童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關懷大自然。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台南分會


【課程宗旨】兒童陪伴帶領技巧及環境教育的認知與共識


【課程日期】2011年 8月27 ~ 28日(詳見課程內容)


【課程對象】兒童陪伴及環境教育有興趣的荒野志工及一般民眾


【課程名額】30人(滿15人開課)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11年7月20日為止。


【課程費用】課程免費,另酌收保證金新台幣1000(課程結束後於本會規定活動服勤完畢即可退費)


【上課地點】虎頭埤青年活動中心 (台南市新化區中興路4236)


【報名方式】e-mail報名或親至分會報名,請洽分會秘書吳美玲。電話 06-2607259


            E-mailsowtn@sow.org.tw或傳真 06-2605628(請來電確認)。


(台南分會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 2100)


【繳費方式】1.報名確認後三日內,親至分會繳費,未在報名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保證金10%)


 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保證金50﹪);


 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注意事項】 1.保證金1000元退費:完整參與兒童環境教育引導員培訓班課程、參與營隊及長


               陪籌備會議、於結業後一年內,完成執勤兒童長陪活動二梯者或執勤營隊活動一 


               梯及兒童長陪活動一梯者,全數退還保證金


             2.本會保留順延開課日期之權利,.本課程表所列課程內容與時間可能視講師的時間


               狀況作微調,敬請包涵。


第一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員培訓班


課程內容


















































































   8/27(六)



   8/28(日)



時間



課程及活動內容



講師



0700~0800



早餐



 



0900~0910



報到



李穎儒



0800~1200



分組發表及教案演練



各組隊輔



0910~0930



相見歡



黃文珍


蘇意婷



1200~1300



中餐



 



0930~1010



團體動力遊戲



王宏仁



1300~1430



分享討論



王宏仁



1010~1100



小隊時間



各組隊輔



1430~1530



結業



王宏仁



1100~1200



認識荒野



張鳳梅



 



1200~1300



中餐





 



1300~1430



兒童帶領技巧與心得分享



講師群



 



1430~1600



教案設計討論



王宏仁



 



1600~1730



散步去



各組隊輔



 



1730~1830



晚餐



 



 



1900~2130



分組活動設計與討論



各組隊輔



 



2130~2230



夜觀



各組隊輔



 



台南社大的藝術攤車

6/25  pm:6:30 


鱷魚老師社大的學生要一起規畫藝術攤車


真令人期待啊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好朋友們一起來​『搶救大武山下最後的​湧泉濕地』民間持續行​動-環運之路與內心的磨練

位於屏東的五溝水濕地,為台灣南部最有名氣的水生植物原生地,水源大都來自然湧泉,更是數種稀有瀕臨絕種水生植物僅有的福地。
敬邀大家參與搶救連署活動!
近來,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團隊密集在台南地區的曾文、南化、烏山頭三座水庫的集水區進行相關調查工作,甚至跨越到屏東來義、高雄那瑪夏、雲林嘉義的來吉,台南+嘉義山區集水區的「野溪」,都已幾乎全軍覆沒,全被水泥工法所覆蓋,我一直不懂為何野溪要以醜陋的水泥來整治成一條條有幾何線條的水泥水溝,卻又偏要騙我們說這是「生態工法」,說穿了其實不過是水泥上面再黏上石頭,或是表層以石頭模版製造假石頭形狀,根本就是造假工法。
大家再不關注此公共議題,我只能預告台灣的野溪再繼續被整治下去,所有野溪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即將全軍覆沒?


台南社大-吳仁邦


2004年展開屏東九如三山國王廟的搶救,開啟了社會關懷的視野與行動,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都是在學習與夾縫中求出路,屏東的社運能量頗為低迷,民間團體過度仰賴公部門的補助,導致無法站在理性客觀的態度上採取應有的行動與作為,一路走來若沒有高雄的環保團體(過往的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柴山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及相關環境團體的諮詢與協助,屏東的環境議題將面臨更為嚴苛的挑戰,檢討這段時間的運動,吉洋人工湖、白賓山風倒木、屏南煉鋼廠、後灣陸蟹、阿朗壹古道、行道樹亂砍、農田水圳水泥化…,這些議題,都是抱著不斷嘗試從各個角度來努力,希望能有些轉機的可能,最讓我意外的就是阿朗壹古道的轉機,這個案例讓我們十分振奮與鼓舞,去年十月份到總統府陳情與監察院抗議,無非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雖然總統府那隻『馬』仍舊麻木不動,但是民間匯聚關心的能量,可說讓地方政府不得不積極面對…
 
然而,這些經驗,長期都是在自己社區外面的議題,想不到一項野溪重大的工程於正巧巧的於去年過年開始展開,已經訓練敏感的我也開始展開調查,很汗顏的說我是去年過年前才第一次走完這段湧泉溼地,這段優美之地讓我回想起兒時的快樂玩水的情景,過往兒時玩樂之地現今多以水泥化,早已找不到搖曳生姿的自然竹林河岸!這段時間陸陸續續邀請一些團體朋友來會勘商議,於是在4月份與柴山會、仲良及友善環境地主等一同拜會縣長,縣長會後指示顧問公司重新設計,很可惜到5月底時在萬金說明會才得知五溝野溪的工程修改不大,傷害依舊,自己當時才省悟,過度寄望政治人物的良知與環保的光環,是不切實際的,於是在焦慮之餘,短時間開始串聯團體研商對策,以下是我的看法與分析:1.自己的角色:社區民眾、社區爭議人物(阻擋水草清除、阻擋水圳水泥化、反對不當的水草教育園區破壞水圳兩旁自然護岸)、環保團體的負責人,因此在保守以工程導向、利益至上為主軸的現今,五溝村民也不例外,野溪工程當然面臨更大的衝擊,我常被我媽媽指責,到處得罪人,如今,面對自己的家鄉,面對從小到大的長輩與好友,我是我前所未有的苦悶經驗,社區夥伴面對爭議事件多數怕有爭議、得罪人,我常上火線,我想我也必須來面對這一場『社區價值的戰役』,雖然明知其不可為…
2.搶救野溪的策略(1)請協助轉寄,大力上網連署,拜託!拜託!搶救阿朗壹古道的夥伴,也關注一下『搶救大武山下最後的湧泉溼地』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6707063100  ,因為這條湧泉野溪即將面臨動工的壓力迫在眉睫,我們希望在3週內能有3000人上網搶救連署,匯集更大的民間力量,請大家告訴大家!!(2)民間團體針對『搶救大武山下最後的湧泉溼地』連署聲明持續加入連署…
(3)踴躍出席下週二6月21日晚上7點30分在五溝社區活動中心的說明會,表達支持保留五溝湧泉溼地的心聲,若有夥伴願意出席請回覆告知。(4)六月底前再次拜會曹縣長,爭取保留五溝湧泉溼地(5)密集五溝野溪導覽解說(每週2次),引發社會輿論關注、採取抗爭行動
個人智能有限,希望大家能不吝協助指教!!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朱玉璽敬上


鯨鯊全紀錄

鯨鯊全紀錄







http://vimeo.com/19824659


你可知道?知名生物學家提出人類正加速破壞海洋,鯊魚可能因為人類因素而成為第一個滅種的海洋生物。如前所述,保護瀕危物種的鯨 鯊刻不容緩,在全球一致保育鯨鯊的同時,台灣卻可以輕易在市場買到或海鮮餐廳吃到,無形中傷害台灣的國際形象。當我們開始理解重視這些關連時,可以去質疑我們日常的食用選擇。為此,關懷生命協會與 ACAP Taiwan 長期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育計畫,為了挽救鯨鯊免於滅種,不但呼籲消費者改變飲食習慣,宣導不吃「豆腐鯊」運動,另一方面則積極進行遊說立法工作。終於,漁業 署正式宣布2008年台灣全面禁捕鯨鯊,傳遞「沒有買賣 ,就沒有殺害」的精神,堪稱保育史上令人振奮的里程碑。


 此次的「 鯨鯊全記錄」推出意義匪淺,光碟主軸 以全球性的動物保育觀點出發,透過鯨鯊保育行動紀錄 ,讓教案內容深具國際視野 。 內容為台灣歷年的保育努力與具體成果,從2001年鯨鯊漁獲通報制度 、2002年訂立總捕獲量,2008全面禁捕鯨鯊。鯨鯊是世界性保育物種,您當然不能置身其外,透過教育 可以培養無數動保小尖兵,讓保育觀念在校園紮根播種,降低野生動物產製品的消費,讓更多物種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期望您登高一呼響應禁捕 ,支持傳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訊息,一起為地球的生命努力,謝謝!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竹田趴趴走



田鄉與早年高屏六堆客家的初墾地「濫濫庄」(現今萬丹鄉四維村)相鄰,是高屏六堆最早發展的鄉鎮。六堆先民從糶糴庄開始墾荒然後開拓出頭崙、二崙、中崙、美崙、、、等各庄頭,最後以二崙庄為行政中心。而糶糴庄也因地利之便發展成六堆地區的米穀買賣中心。因早年的糶糴庄所出口的米,需裝船沿河運送至東港,在換裝大船出港,但每當夏季東港溪河水暴漲,所有載運物資的小船,必將貨物存放在竹田附近,等潮水退去才能繼續運送,因此六堆先民,乃將竹田稱為(頓物),這名稱也成為竹田鄉的舊名。(資料來源:竹田鄉公所)







糶(跳)糴(迪) 這2個字是從台語演變而來   古字真的很有意思  看到這2個字就知道是這個村裡是做稻米買賣  (線索一)


舊的穀倉(已經坍塌)就在火車站旁邊(線索二)



磅秤(在火車站內) 由此得知 此地以前有輸出入中心(線索三)



可知這是棵什麼樹?



猜到沒--玉蘭花的樹(就在竹田火車站旁)


下面是現在最夯的街道彩繪


畫得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