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書摘-當鞋子合腳時-莊子的故事/ 奧修/學英出版-1

想了解莊子學說是因為發現許多的觀點都指向莊子的論調


一次和朋友閒聊中談到這件事


他推薦我可以去看看奧修所寫的


於是到圖書館去找到這本書


平常就有習慣將文章中的好句子節錄出來


最近剛好又翻到


發現越來越有感觸


因此決定與大家分享


 


@因為對你而言是對的東西 對別人而言 或許是不對的


因此 沒有一個可以適用於每個人的原則 每個人都必須去找出適合他自己的方式


@以一種你會容易下去的方式來生活 像小孩子一樣 快快樂樂地睡覺


快快樂樂地吃東西 快快樂樂地跳舞 能量洋溢 一切都很容易


@生命永遠都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 它是一種流動 它是一種液狀的 有彈性的流


沒有人知道它會流向哪裡 一但你按照規則來生活 你將會受苦


不要干涉自然 要允許他 要跟著她走 要信任他


@變成一個淨心者--回到過去某一個走錯路的十字路口 重新再走正確的路


@別人怎麼說是沒有用的 是不相關的 你是怎樣才重要 按照你的本性來生活


別人認為你怎樣 那是他們的問題 不需要去擔心它 不要使你的生活變成一個表演


@滿足是透過自然而來 而不是透過社會而來的 你在你自己裡面帶有你的命運


沒有人知道你已經達到它了 只有你會知道


@停止滿足別人的期望 也停止別人達成你的想法


@坐禪-坐著 什麼都不做 帶著深深的信任 你內在的本性將會接管


只要等待需要有耐心 任何你的頭腦所說的你不必聽信


@自我是一個障礙 你越多神性就越少 你越少神性就能夠進入你


當你不存在 你就是主人


@能夠看到別人的自我 看不到自己的自我


@一個人必須具有足夠彈性去看出別人在那片刻怎樣感覺


@道說:任何你裡面美好的東西 要將它隱藏起來 永遠不要將它表現出來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網路文章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作者:李翠卿  出處:親子天下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國內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 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廖玉蕙:不必做大官,也不必然得做大事

2010/10/06

建國百年即將到來,媒體記者前來採訪,要我談談百年的期望。我一時語塞,竟然有些感傷了起來。
攤開報紙,白紙黑字,從頭版到報尾,一逕是黑幫擄人勒索、子女為錢弒親、官員貪腐無能、豪門出手闊綽、補習班老師為爭取學生大爆緋聞……。打開電 視,更是讓人不敢恭維。螢光幕上,年輕貌美的所 謂「時尚女王」巧笑倩兮,展示動輒以百萬計的名牌皮包好幾只,還聲稱:「家裡類似的皮包還有好幾十 個!」名人偷腥,媒體一定在緋聞對象身上大做文章—山寨版名牌、租來的 豪華轎車;豪門嫩妻,每一出現鏡頭前,穿著的服裝、耳環、戒指,都被刻意圈 出,打上亮光,並標示出昂貴的價碼!

國小的教科書裡,一不小心就透露了在這種氛圍下年輕編輯的渴慕,拿「換」和「煥」造出的句子,竟然是:「自從他換了名牌車之後,整個人變得容光煥 發起來」;習作裡填空的日記是:「星期天,我們 去參觀同學小明的豪宅。」「夢想」的示範文章裡寫著:「因為他經營得法,生意變得興隆,他的生活就 開始奢侈起來。」一篇課文中,編輯心心繫念的無一不是發財夢!小學四年 級的孩子念這樣的文章,我們能期待他們擁有怎樣的人生觀!

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居上位的人本來就少,在底層的人必多,只有底層的人穩住了,才能全民齊心各就所長發展努力,而不必浪費資源在弭平社經差距過 甚所引發的人心憤恨上。可惜的是我們的社會並沒 有營造出讓一般平民百姓感到心平氣和的氛圍。人心被這些對老百姓而言明明遙不可及卻又確實存在眼前 的豪奢招得忽忽若狂,氣血賁張。整個社會上下一心在名牌包、豪宅、昂貴 轎車……間打轉,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能有怎樣的期待?這時,談百年期望不 是顯得迂闊麼!

小門深巷裡,要天地靜美,不必得桂花飄香,卻一定要讓民眾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是只有郭台銘受到羨慕,不是只有會讀書的台大學生得到矚目。在 大賣場裡勤奮搬運的員工,也可以得到顧客真心的 感謝;俐落巧妙地幫忙洗頭的小妹,也能得到雇主打從心底的讚美;盡責的清潔隊員一樣受到全民的尊 敬。只有摒除所謂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陳腐概念,德、智、 體、群四育受到同等的重視,讓不怎麼會讀書卻活潑乖巧的孩子也同樣受到家 長、老師的疼愛與鼓勵時,教育才算成功;固然不必做大官,也不必執意要他們聽國父的話去做大事,只有把自己分內的小事做好的人也能得到掌聲,社會 才不必長 期為那些潛伏的未爆彈感到惶惶不安。

台灣的教育長期掌握在一群「聰明」人的手中,其實潛藏危機。他們天生睿智,求學生涯一帆風順,他們以為不會讀書只是因為不夠專心,完全不能理解書 讀不好的人是怎麼一回事!沒有設身處地的餘地, 使得教育政策一逕圍繞資優生設計,資質稍差的學生,簡直走投無路。而課本裡不是陳腐的道德教訓,就 是讓老師教來棘手、學生學習受挫的枯燥文章,而媒體又不斷對豪奢、緋聞 等歪風推波助瀾,思之真是讓人感到無比焦慮!(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 與創作系教授)


 


癌症新定義──人生的轉機

作者:許添盛醫師      ∕賽斯基金會董事長。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賽斯文化發行人
  癌症不應該只被視為身體的疾病,它是透過身體而反映出來的人生現況。癌症不是因,而是一個果,真正致癌的原因,並非由飲食因素、化學污染,或是有些醫學專家所說的自由基的問題。以飲食為例,過度強調「吃致癌物會致癌」的想法,只會讓人產生恐懼,而恐懼對身體的危害遠大於致癌物。思想、情感、生活態度與身體的關係,遠比吃下去的東西更密切。
沒錯,癌症的確是一種基因的病變。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基因病變呢?現代醫學其實是一種物質醫學,並非真正的醫學。我想提倡一個革命性的觀點,那就是:真正致癌的因子,不是在物質層面能夠找到的。
在我治療的許多個案裡,我常常看到,真正的原因是發生在心靈面,甚至可以這麼說:心靈原因如果沒有被瞭解、沒有被洞悉、沒有予以面對的話,任何只考慮身體的醫療、物質的醫療,或是所謂「基因療法」,基本上都是捨本逐末,甚至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有當醫學的發展不再只考慮身體,而開始正視心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時,那才是最究竟的醫學之道。
所以,我要對癌症重新定義:癌症應該被視為人生的轉機,這個轉機不是教你怎麼去吃更多的健康食品,或是教你如何去找更多的抗癌方式。這個轉機是教你如何去改變人生,引你去重新檢討對生命的態度。它要引導你去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活著?」「你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透過這樣的覺醒,才可能把啟動基因產生病變的力量,導至開創生命契機的方向。
在我的觀念裡,假設癌症是顯現於身體的一個結果或效應,那麼真正能夠啟動這個過程的,其實是心靈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瞭解這樣的力量,也許未來對癌症的整體治療就會有不一樣的思考。癌症應該被定義為:一、它是心靈能量被阻塞、扭曲而顯現在肉體上的結果,所以應從心著手,而非從身著手。二、它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渴望改變的動力。癌症的興起,代表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並不符合內在的需求。三、它是人生的轉機。人們應學習如何將這股被壓抑的情感能量,轉化為提昇生活品質的動力。(摘錄自絕處逄生 / 賽斯文化出版)

跟隨內心的衝動

作者:許添盛醫師

      /賽斯基金會董事長。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賽斯文化發行人



心血來潮:「內我」帶來的訊息

當一個人陷入憂鬱狀態,他的理性和情緒同時落入負面的循環當中,也就無法得到賽斯所說「內我」帶給他的任何訊息;內我就是人的自性、佛性,它是內在與生俱有的智慧,它會找出問題的最佳解決之道;可是我們看到許多憂鬱症病人,不論用了多少理性思索、想盡多少辦法,他看到的只是生命的僵局,也許自殺是唯一的出路,這個時候讓怎麼辦?

 赤子之心和玩心,其實是每個人本來俱足的,只不過那個玩心可能被叫做「一時興起」或「心血來潮」;所以,當我行我在治療憂鬱症病人時,常常跟他說,你能不能將理性暫時放一邊,從今天開始,去假設你有一個「內在的小孩」,你這個內在小孩可能會胡鬧、可能會想出很多天方夜譚,或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哦;其實每個人的內我就像耶穌、就像佛陀,永遠在為我們生命的困境提出解決之道。既然內我有神,為什麼衪會放任一個人陷入生命的困境?「內我」它本就持續不斷地給人指引和提供解決之道,只不過,那理性僵化的自己卻認為,只有符合理性之道、以他自己的方式所得到的才是答案。



不要封死所有的可能性

大多數憂鬱的人──甚至一般人,對來自「自我」匪夷所思、沒有根據的「一時興起」,會認為沒道理、沒意思,便輕易地把它放掉,或小試了一下,認為不可行,便放棄了;我們的內我其實對處於憂鬱症的自己一直是很在意、很著急的,也一直知道該怎麼做,但我們成人的理性已經令自己處於極度僵化的狀態,導致內我幫不了忙。

  人一旦採取行動,就會看到那行動的後果,若不去做就永遠不知道有沒有用;大多數憂鬱症病人,他們通常在思想的世界裡,就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封死了,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傾聽內在的心血來潮或一時興起,採取一些小的行動,當然那些小行動不必然立刻能解除他的困境,但一定能帶來新的、開闊的生命。



理性容忍的範圍內,順著直覺走

再回到所謂的「超理性型」憂鬱症病人上頭,我如何來做輔導呢?他們永遠只信任自己的理性,所有的一切是以現實來考慮的,一個人的情緒必然跟著信念走,當一個人的生命、整個理性都在說「不可能」的時候,他的情緒當然是憂鬱,這時我要病人開始回歸內在兒童的感受,人每天必定會有心血來潮的時刻,我要他抓住這些想法寫下來,在可能的範圍去做,只要不侵犯別人,在理性能容忍的最大範圍內,順著直覺去做。

  各位讀者,不管你有沒有憂鬱症,我都鼓勵你這樣去做,在很短的時間內,你便會看到很大的改變。當你過著心血來潮、隨心所欲的日子(當然,前提是,你不可侵犯到他人),生命會完全不一樣嗎?那會帶著很大愉快、帶著很大的喜悅,而且可以找到生命未來的光明。

  生命的困境都肯定會有出口,可是事實上,是過度理性的頭腦將可能的出口給封死了;生命其實有很多岔路,在生命遇到困難、情緒非常低落時,你的內心仍然會突破理性重重的封鎖而傳遞訊息給你──有些甚至是你覺得荒謬、不切實際的念頭,但我還是希望你能慎重去看待它、盡可能地實現它。

  各位讀者或許正處在生命的幽谷,也許看不到生命的方向,這時你就要留心,有沒有什麼荒謬的念頭跑到你的腦海,請試著去採取行動,你的生命會打開一個全新的活力次元。

(摘錄自許醫師抗憂鬱處方 / 賽斯文化出版)

  • 留言者: 荒野水納瑞
  • Email: yuhsueh-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12-07 11:07:08

最近身邊有朋友身受憂鬱症的困擾


希望他能儘早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