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活著要快樂-網路文章

人生無常.短短幾年.好好把握時光~~
活著要快樂
<<快樂鑰匙>>

 
名專欄作家哈理斯(Sydney J.Harries)和朋友在 報攤上買報紙,
那朋友禮貌地 對報販說了聲謝謝,
報販卻冷口冷臉, 沒發一言。
「這傢伙態度很差,是不是?」
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麼你為甚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哈理斯問他。
 朋友答道:「為甚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鑰匙,
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
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
她把快樂的 鑰匙放在先生手裡。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 叫我很生氣!」
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
這把快樂鑰匙被塞在老闆手裡。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年輕人從文具店走出來說:「那位老闆服務態度惡劣, 把我氣炸了!」


 
這 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 來控制他的心情。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
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
我們開 始怪罪他人,
並且傳達一個訊息:
「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此時我們就把一重大的責任托給圍的人,
即要求他們使我們 快樂。
我們似乎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憐的任人擺佈。
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
甚至望而生畏。

但一個 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
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
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 。

 
你的鑰匙在那裡?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 !

 
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視且不關心。
其實我們身 處的地方,
不論是環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起伏,
可是千萬別忘了--
不要因為他人的一句話,
而在意太久哦

永遠不要因為工作不好而辭職-網路文章

作者:黑幼龍 


 


有一位老人,獨自住在家裡。他的兒女輪流回來照顧他。後來覺得最好還是住到老人院去比較好,因為他的眼睛已經完全看不見了。


遷入老人院的那一天,服務員牽著他的手告訴他,房間的樣子,牆上的壁畫,窗戶外面是一大片草地,還有水池,這位老人回答說,真的好美,我想我在這裡會很開心。服務員瞪著他,一臉訝異的說,你什麼都看不見,你怎麼知道美不美呢?講到這裡,你大概已經知道這故事想要說的是什麼了?我們比那位老人的情況好多了。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沒有這麼振奮,這麼積極?辦公室裡的事好像永遠都做不完。煩惱的事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那麼多。房子、車子、小孩的學業,今天的早飯該吃什麼,這些事從未間斷過,就待會兒出門,從車子開出去到抵達停車場,至少會發三次火:有人換車道沒打信號燈;某段路塞車因為有人在路邊並排停車;再有就是亂按喇叭。


想到這裡,怪不得我們真的要做一選擇。選擇今天我要找到美好的事,還是要專注於煩惱的事。我們要選擇感恩、寬容,抑或是要讓抱怨、憤怒來折磨我。我們甚至可以在今天選擇關心他人,對他人感興趣的機會,而不要讓冷漠習慣性的在心頭。


30年前,我對當時的工作非常不滿,時常抱怨,也多次口頭叫嚷要辭職。有一天一位其他部門的年長主管跟我說,永遠不要因為這個工作不好而辭職。一定要因為另一個工作更好而辭職。


這二句話對我很重要。影響也很大。卅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他說的真的很有道理。


現在的公司制度不好,下一個工作機構的體制多半也有缺陷。現在的公司不公平,誰能保證新的公司一切都很合理公道。現在的公司有派系,天知道多少公司有同樣的權力鬥爭問題。跟現在的主管處不好,新工作的主管就一定處得好嗎?因而換工作不是解決辦法。


根本的辦法是改變態度。曾在集中營裡住過,遭受過人類最悲慘的折磨的奧地利心理學家Victor Frankel就認為,人所擁有的「最後的」(last)自由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態度。遭遇同樣的打擊,有的人選擇的是絕望,有的人卻選擇了希望。


朋友,你選擇的是什麼?你準備怎樣過這一天?


詹怡宜:第一天上班 的熱情

 












專欄
詹怡宜:第一天上班                的熱情


作者│詹怡宜 



第一天上班的熱情

我一直沒有忘記當年第一天上班的心情,那時20多歲,從家裡走到站牌等公車的路上,心中湧現一股難以形容的快樂。

忘記什麼時候變「油條」的

「我真的成為一個記者了!」想像在未來的人生中,將藉著我的筆,寫出社會現象、政治局勢,對台灣有所貢獻……。想著想著,興奮感油然而生,走得輕飄飄,腦海中是自己未來的形象,非常開心。那是我第一份記者工作,在自立晚報上班,負責跑內政部新聞。


我也記得第一次寫的新聞稿是關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誠惶誠恐一改再改,總覺得還不滿意,截稿時間已到勉強交出。三個小時後,晚報上出現「詹怡宜台北報導」的文字,長長的稿子被刪成兩小段。我屏氣讀完,深怕任何一個標點符號標得不對,會被大家恥笑,彷彿全台灣當天下午都在讀我的報導。


我倒忘記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油條」的。後來的記者生涯是在「怎麼跑出『獨家』」和「如何防止『被別人獨家』」的壓力下度過的。不過,每逢壓力大到冒出轉行念頭時,我總會記起第一天上班時得意的心境,不想辜負當時的興奮。


但哪個工作不會彈性疲乏?當初的理想抱負很容易被現實打敗。可能碰上理念不同的長官、斤斤計較的同事、毫無公平正義是非的公司體制……,這時,光靠「起初的熱情」似乎不足以支撐下去。


有一天晚上,我又照例裝滿一整天同事和自己的牢騷,疲憊地回到家,在客廳看到我哥哥詹啟聖正像個國小學生專注地拿著彩色筆在畫畫。他當時在大學當講師,兼差在我們公司的體育台當職籃球評,這是他很喜歡的工作。原來公司從美國請來一位專業體育導播,我哥答應幫忙翻譯順便接待。他喜歡和體育專業人士聊體育,對這個額外的工作興致勃勃,甚至充滿熱情地動手製作歡迎海報。


當下對比我的疲倦與抱怨,那晚我從哥哥身上學到單純的生活熱情。他不是在「工作」,是在享受完成一件事的樂趣。赫然發現,當初因為喜歡而投入新聞工作的熱情,怎麼會漸漸不見了?


堅持繼續開心做記者

這類的激勵經驗對我個人很受用,後來在我的職場生涯中也常常出現。總有人問我,怎麼能夠在TVBS同一家公司待十幾年?或者,這麼「資深」還做「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背著採訪包、頂著大太陽,拿麥克風問東問西?我想,大概就是因為這類鼓舞,常常能重新喚起工作熱情吧。


不久前在報紙看到一張照片,又是一次心有所感的激勵。「真正資深」的媒體人張作錦,恭恭敬敬坐在一位老先生的旁邊記筆記,他正在採訪大陸紅樓夢專家周汝昌。以張作錦做過社長、總編輯的輩分,早就是只需動嘴巴下令的層級了,但他還在發問,也還做筆記。相信他仍然最喜歡記者身分,我也不禁暗自期許,希望自己也繼續這麼堅持。


而最近再一次的激勵,則是關於「太陽馬戲團」的故事。老實說,電視新聞工作已愈來愈像馬戲團,甚至說耍猴戲還更精準些。每天花招出盡,討好觀眾掙點收視率,儘管觀眾和電視台本身都逐漸厭膩這樣的演出,卻繼續在老把戲中惡性競爭。


所幸「太陽馬戲團」的創意成功給人新的啟發。同樣是馬戲團,他們做出創意驚喜與人文藝術;同樣是收門票的演出,他們設法讓觀眾產生難忘的共鳴與感動;它賦予馬戲團新的定義,成為奧運體操選手專業人士渴望實踐夢想的機會。原來問題不出在馬戲團本身,而是在於對工作的熱情與創意,足以提醒我們,可以設法發現新聞競爭中的藍海策略,重新找出熱情,點燃創意的火花。


書中主角在拜訪太陽馬戲團的過程中,重新探索個人的工作熱情與生活目標。我一邊讀著,也一路回顧檢討自己:「我正在做什麼?」「當初想做的是什麼?」「未來希望做到什麼?」


結論是,我也應該回歸上班第一天的熱情,繼續開心做記者。



修養比學問重要


一直不想到大陸去,工作、旅遊都不想。

不是什麼省籍作祟,是聽多了那些「大陸人很粗魯、無禮 ......」的傳聞,令我提不起勁去。

今年因為工作的需要,我終於去了一趟北京 ......

北京是千年古都,本就風華絕代,現在更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2008 年辦奧運時,可是幾十億隻眼睛都盯著她看呢!

這應該是個很有潛力、很偉大的城市。

我看到的北京古城的確是這樣的-新的活力、舊的古意揉合在一起,很有意思。

硬體雖好,可惜的是......北京還是一個不友善的都市。




 




就像人家開玩笑說的"硬體很硬,軟體很軟"





 




我去時,很冷。不過,我看到的北京人更冷。

坐趟計程車,總要一再感受這股人跟人之間的冷意,很不舒服。

首先是攔車,北京不像台灣你愛在哪裡叫車隨你高興,他們要在一些定點才可以攔車,

往往在零下四、五度的冷天走半天,好不容易才走到可以叫車的點,再吹幾分鐘的冷風後,盼到一台車來了,

雖然是破舊了點,還是很心滿意足的想上車溫暖一下,不過,別高興得太早!

當我很優雅的往後座走、正準備上車時,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一個人,在我還沒回神前,人家早就手腳俐落的坐上前座,

司機也很自然的不管誰先叫的車,悶聲不吭的把車開走了!

怎麼會這樣?!

我第一次被搶走車時,足足呆在原地愣了一分鐘!





 




這麼沒禮貌?這麼沒人性?怎麼連一點羞愧的心都沒有呀?

那個人甚至連看我一眼都沒有咧!很理所當然的樣子!

幾天以後,我終於知道這就是北京人的作風了。

所以,我看到計程車司機把自己的座位用鐵欄竿圍住,與乘客隔絕、免得被搶劫;

在路上,隨便的兩個人就隨地大吼小叫的吵起來;

在公共廁所,有人不關門就方便起來,也不管別人的感受;

買東西時,店員叫半天不理人 ......我都不覺得奇怪了。

北京也有很文明的人,不過據我那些長住在北京的朋友們說的,我看到的應該是普遍的一般北京人的反應。

人可能一夕暴富,氣質及價值觀卻是需要日日一點一滴紮實累積的。

北京-城,很進步;人,真的還需要一點時間吧。

----------------------------------------------------------------------------




 




一個遠親的孩子跟我的荳芽一樣年紀,

他很好意的問我要不要把荳芽送到北京去唸國際學校,他的孩子已經在那裡唸書,

他說北京的英文教育絕不是台灣可以比得上的,他們很紮實的教孩子美語,唯有把孩 子送到北京,將來才有競爭力。

我同意他的說法,在做學問及教育上,大陸人真的比享樂慣的台灣人肯吃苦、也用心,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我還是覺得目前的北京不是個適合養孩子的地方。

我的孩子英文破一點,沒關係,我不希望她將來臉不紅氣不喘的搶人家叫的車;

我的孩子沒有競爭力一點,沒關係,我不想她對人總是懷著敵意及防備心。


             

我時常跟荳芽講一個《紅鴨子》的故事。故事是說一個德國的卡車司機工作不順、生活鬱悶,反正他很倒楣就是了!

有一天,他心情又很不好,就很無聊的刻了一隻木頭鴨子,漆上紅漆,在鴨子脖子上綁了一張紙條說:




 




「希望我這隻鴨子可以找到一個喜歡它的人。」然後,把鴨子放水流.......




 




鴨子一路流,被一個也很倒楣的芬蘭小男孩撿到,小男孩把紅鴨子當作是幸運符,結 果他的生活竟然就真的慢慢順利起來了。

小男孩於是寫了一張回信,感謝刻這隻鴨子的卡車司機。




 




這封信感動了原本生活很沒目標的卡車司機,他振作了起來,生活及工作也慢慢有了起色......




 




很神奇吧!一個不經意的擦身而過,或許正是一段故事的開始;

我們每天對別人的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也很可能會成就另一個人的新生活。

所以,善意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孩子應該自小就生活在一個很友善的環境,友善比競 爭力重要。



承擔~很棒的故事喔!

有一位心地非常謙虛的主管跑來向我遞辭呈,我大吃一驚,因為這位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屬為重的人,以每年公司分紅為例,他總是將自己的一份轉給部屬。失去他,將會是一個公司的大損失,每年的考績都顯示他很受部屬的支持。

      我詢問原因,繞了個大圈子後,他很委婉的說出離職的原因。原因是他有一位能力很強的副手,但因為他曾對這位副手的某些企劃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見,可是副手卻不見得完全認同他的看法,以致於他觀察到副手有些悶悶不樂的行為。


   顯然,這位主管想離開,因為將心比心,他不忍看到副手有志難伸,所以他想空出位置來讓副手有自己揮灑的空間,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障礙。了解後,我找來那位副手,並告知他的主管要離開的事,並詢問他是否知道主管離開的理由,他說他不清楚。


   為了避免給副手太直接的衝擊,我先跟他分享一個故事。故事描述,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鍊子,廟裡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鍊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鍊子的珍貴與安全。


   廟裡,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鍊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這幾位和尚潛心修練,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鍊子不見了!」


   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唯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鍊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鍊子,老師父願意將鍊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因為多了猜疑,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鍊子不曾誘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準備搭舟離開,只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唸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鍊子,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鍊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到。


   瞎和尚回答:「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鍊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鍊子還在,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說到這邊,我把主管離職原因告訴了他,並提醒他:「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學歷與經歷,粉讚喔!

技院重考時,國文老師叫張雋張老師說他有一為朋友叫馬同仁,他的哥哥叫馬友仁 




並且是建中畢業,進入台大資管系,考到台大資管研究院,一直到了xx預校,   



然後到了美國去讀麻省理工學院 Dr 最後當上IBM首席程式設計師,年薪為400萬美金 



 ( 當時1元美金約為台幣40 )



但因為台灣家中弟弟替母親辦喪事,請哥哥回來,他只得放棄這個位置。 



辦完了之後,他是IBM首席程式設計師,但竟然整整二個月找不到工作。  



最後他找到了一家公司,他只將建中的畢業證明給董事長看, 



而得到了一份中文輸入員的工作,月薪為18,000元。  



有一天大家都下班了,馬友仁也做完工作了, 



他看看董事長,發現董事長在翻英文字典查字, 



因為有一份文件,上面很多電腦用語,董事長不懂,而翻譯人員也下班了,他只好翻字典查。



這時馬友仁走過去對董事長說:董事長,能不能讓我印一份下來呢?我們兩個一起翻,會比較快 



而董事長卻說:你懂什麼!我是清大畢業的耶!你只有建中,還想跟我一起查? 



馬友仁仍然說:董事長,影印機就在旁邊,讓我印一下,只要一分鐘就好!董事長也沒損失啊 ~~~ 



董事長就說:好啦好啦~~~隨便你啦 ~~~



於是馬友仁就影印一份,好了以後,他站在董事長旁邊, 



將那份影印的英文文件從頭到尾一字不錯的念了一遍,然後又流利的從頭到尾翻成中文給董事長聽    



董事長驚奇的說:你的英文這麼好!你........真的只有建中畢業嗎?  



馬友仁說:董事長,不瞞您說,其實我是台大資管系的 



董事長:你....你看!我就說嘛~~~明天把你的台大資管系証明帶來!  



隔天,馬友仁升為電腦部副經理,兼董事長的英文秘書。




過沒多久,公司的一份新的程式做好了,在交給美國量產前,要先給董事長蓋章,



當馬友仁拿到程式要轉交給董事長時,他卻自己拷貝了一份,然後再把原片拿給董事長。



當他開啟程式時,心裡說著:這程式寫的還真爛於是就動手把程式改了一改。



正當董事長準備要蓋章時,突然馬友仁走了進來,對董事長說: 



董事長,其實我覺得這個程式有點暇疵,所以我把它給改了一下,請您先不要簽,看我改過的程式                 



董事長對他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話!他們都是一流的程式設計師耶!怎麼可以胡說八道! 



馬友仁說:董事長,電腦就在旁邊,我們兩個人一起RUN看看嘛,看看兩個程式哪一個比較快啊 ~~   



董事長說:好啦~~~試試看也可以啦~~   



於是兩個程式同一時間啟動,但是馬友仁的程式卻比原來的程式快了約二分鐘,   



對電腦來說,二分鐘可是一大步耶!



董事長驚訝的說:你.........真的只是台大資管畢業的嗎?  



馬友仁對董事長說:不瞞您說,其實我有讀台大資訊研究院 



董事長說:你看吧!我就知道~~明天把你的研究院証明帶來。  



隔天,馬友仁升為電腦部總經理,仍兼任董事長的英文秘書。




過了不久,收到程式的美國電腦商要來台灣和董事長在機場會面。



於是董事長就帶著馬友仁一起去赴約,因為美國人喜歡守時的人,



所以董事長雖然約了晚上六點,但是他們五點半就到了,以免商人生氣。



六點到時,美國電腦商準時下了飛機,董事長看到他們,



立刻走過去,想以美國人親密的擁抱方式打招呼,



但當兩人靠近時,美國商人竟和董事長擦肩而過反而抱住了馬友仁。 



董事長突然一頭霧水,這時美國商人對董事長說:他是我大學同學。 



董事長看著馬友仁問:你和他是同學?你去過美國? 



.......到底還讀了什麼?  



.........不可能只有台大資訊研究院而已吧?  



馬友仁便對董事長說:不瞞您說,其實我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 



而且我是美國IBM首席電腦程式設計師     



董事長說:你這個人....我就說嘛~~我就知道你不可能只有台大資訊研究院而已嘛 ~~ 



明天把你麻XX大學和IBM的証明和執照帶來。  



隔天,馬友仁當上了全公司的總經理,仍兼仍董事長的英文秘書。 



短短的三個月,他的薪水就從18,000增加到180,00'0' 整整多了一個零。  




他的經歷完全証明了稼說送張琥的兩句話:




博觀約取:廣博地閱覽書籍,而取其精要。 




厚積薄發:蓄積深厚學力而謹言慎行,不輕易發表意見。 





為他苦讀,而有了現在的成就,他謹言慎行,



一次又一次的升職,這代表他的努力有了代價。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馬友仁一樣,成為IBM首席電腦程式設計師,



而是在於人能不能將所謂的努力貫徹到底,



能不能謹言慎行,能不能了解所謂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 而不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12招養出快樂小孩-網路文章

研究發現,

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


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


對學齡前 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


所有的 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 無束的發揮,


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 何 發光……,


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


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 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


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 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


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
對你和孩子都 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


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


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 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


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


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
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 著畫筆塗鴉,


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 擁抱,


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
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 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


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


即使 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 現,


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


不妨先想想看:
「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


「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
..........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當孩子發現 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


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
確認他的 問題。


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
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 何 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


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


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十二生肖

關於榮辱觀的小故事------- 十二生肖

有一次,我有機會和歐洲貴族聚餐。可能酒喝多了,一位德國貴族站了起來,諷刺說︰" 你們中國人都是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們,都是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真不知道你們祖先怎麼想的?

 

"當時這些貴族聽完哈哈大笑,還互相碰杯,先前的優雅完全不見了。


按理說,人家在罵你祖宗了,你即使沒有話說,起碼可以掀桌子啊﹗

但所有人都坐著不吭聲,也可能是還沒回應過來,我當時只好平和地告訴在場所有外賓︰"中國人的祖先是很實在的,我們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回,體現了我們祖先對中國人全部的期望跟要求。"

 

這時,現場氣氛雖然從嬉鬧轉為安靜,但是他們臉上還是一副不屑的樣子。我說︰"第一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智慧和勤奮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奮,那就變成小聰明;而光是勤奮,不動腦筋,那就變成愚蠢。所以這兩者一定要結合,這是我們祖先對中國人的第一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

 

"第二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勇猛和謹慎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謂的膽大心細。如果勇猛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魯莽,而你沒有勇猛,一味的謹慎,謹慎就變成膽怯。這一組也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二。"

 

我看著這些貴族,補上一句︰
"
所以當我們表現出謹慎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中國人沒有勇猛的一面。"
"
實際上,我們祖先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智慧和圓融,從來不會單獨給一個要求和任務。"

看著大家陷入沈思,我繼續往下說。


"第三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見,所以剛柔並濟是我們歷代的祖訓。"

 

"接下來是馬和羊。馬代表一往無前,直奔目標,羊代表和順。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直奔目標,罔顧周遭,必然會和周遭不斷磕碰,最後不見得能達到目標。但是一個人如果光顧著和周遭和順,之後他連方向都沒有了,目標也失去了。所以一往無前的秉性一定要與和順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祖先對中國人的第四組期望。"

 

"再接下來是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至於雞呢,以前的年代沒有鐘,都是聽雞鳴聲決定一天的開始,所以雞定時打鳴,代表恆定。靈活和恆定一定要緊緊結合起來。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恆定,再好的政策最後也得不到斬獲。但如果說你光是恆定,一潭死水、一塊鐵板,那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了。只有它們之間非常圓融的結合,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的和諧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斷變通地前進,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後是狗和豬。狗是代表忠誠,豬是代表隨和。一個人如果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而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所以無論是對一個民族國家的忠誠、對團隊的忠誠,還是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易真正保持內心深處的忠誠。這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堅持的外圓內方,君子和而不同。"

 

"中國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肖,有的人屬豬,有的人屬狗,這意義何在?實際上,我們的祖先期望我們要圓融,不能偏頗,要求我們懂得到對應面切入。比如屬豬的人能夠在他的隨和本性中,也去追求忠誠;而屬狗的人則在忠誠的本性中,去做到隨和。"

 

解釋完十二生肖,我說︰"不知道你們那些寶瓶座啊、射手座啊、公羊座啊,體現了你們祖先哪些期望和要求?也希望不吝賜教。"

 

結果呢,這些貴族老爺們很長時間都沒說話,全場鴉雀無聲,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最後貴族們紛紛由衷地表示對中國人和中國人的祖先非常敬佩︰"沒有想到中國的十二生肖有這麼深刻而實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