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網路文章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戴勝益◎口述 (戴勝益為王品集團董事長)
 
讓你的生活之舟,只承載你所需要的東西,
例如你只要一個樸素的家,和一種單純的喜悅, 一個或兩個值得交的朋友。
 
一些你愛或是愛你的人,剛好足夠的食物和衣服……
 
「現代的文明已走到了盡頭, 迷幻的街景也終究成空,心靈在睡夢中覺醒,
   精神正尋求自己的出路。新儉樸運動,成了後現代的新風尚。」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王邦雄的這段話一語道破現代人物慾橫流的通病,
更點醒了我。
 
以前,我聘有服裝設計師, 每季付七萬五當作詢問費,每季大採購一次,
當然一定是進名牌店買當季服裝,追逐流行。
 
還有司機幫我開賓士車,我加入扶輪社,為了要能跟人評比,所有大家想得到的
貴公子奢侈作為與行頭,我一樣也不少。
 
然而,這件事徹底地改變了我。 有一位在王品廚房打工的五十幾歲洗碗婦女,
每天賺四百元,下了班背著布袋,沿街撿鋁罐維生,為了撿路中央的一個鋁罐,
居然被卡車撞死,這給我很大的震憾。
 
試想同樣在一家公司,有人一天賺四百元,還被卡車撞死,而我卻是極盡奢華。
 
大約在同時,我接觸到愛琳詹姆絲所寫的生活簡單就是享受(Simplify Your
Life)》時,著實給我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新方向,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
 
既然立意 要跟著這本書的腳步走,第一步就是先換車。
辭掉司機, 把賓士換成CEFIRO 2000;
由於長期奔走在台北、台中兩地,乾脆坐火車,因此身上永遠有一大疊車票。
 
第二步少坐車, 車程三十分鐘以上,才搭捷運或計程車,不然一律用走的。
 
第三步換衣服, 把名牌衣服收起來,現在身上穿的襯衫,三件一千元,一次買個21
件;以前領帶平均一條四千元,大概擁有50條,現在4條一千元,一次買個30條,
這很符合「生活簡單就是享受」的原則-大量採購,一次買足,就可節省頻跑商店的時間。
 
還有絕不過人家在過的生活!尤其看電視!
 
根據調查, 看電視時間跟成就成反比。
任電視擺布二個小時,想必是沒有主見,沒有安排好自己時間的人,
換言之也許是沒有目標。
 
 要樂在工作,就像書裡說的,要把嗜好融入工作,因此我的目標:
 
遊百國、開百店及登百岳,不只我在做,也號召公司裡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
另外, 要學著每天大笑一次,剛開始笑不出來,可以先假笑,
漸漸就會懂得去笑,笑開懷的感覺會互相感染,而且開會時最好脫掉西裝,
「虎皮會有虎威」,脫掉那層虎皮後,物質上變得easy,似乎也帶動心靈的easy 。
 
以前我在乎別人怎麼看,也很喜歡影響別人的想法。
 如果有人來哭訴自己的感情遇到什麼波折,
我不僅當場給意見,還很雞婆地打電話問人家有沒有照著做?
 結果忙碌混亂的滿足感充斥生活中,卻常有種「好心卻被雷打」的失落感;
 
現在我知道,關心有很多方法, 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強加在別人身上。
 同時,要懂得說不,要求的人太多,如果每一次都做,
只是忙忙碌碌別人的事,實在沒有意義。
 
 也許剛開始的「不」字,讓雙方都不太習慣,但久了,
這就是我的風格,也不會有人覺得你冷漠無情。
這本書裡提到 一個有趣方法:什麼事也不做。
 
也許一天 發呆個三、四個鐘頭,真的不錯,
不是完全放空冥想, 而是放下手邊的工作,
走路也好,坐在位子上也好,
有時靈感就會莫名其妙的跑出來。
 
那些無解惱人的問題, 頓時靈光乍現,得到答案。
不過,這也發生了一個小笑話。
 
 以前還是小公司時,
我很憂心地坐在辦公室裡,皺眉認真地想怎麼解決問題才好,
同事總會問說:「老闆,你幹麼坐在位子上發呆?」
 現在公司變大了,坐在位子上發呆,
同事卻說:「老闆,你好認真,想公司的未來呀?」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一書裡總共介紹, 一百招讓生活簡單。
 
細數一下,  我已經做了28招,其中「保持旅行的習慣」 ,
「每年度假一次」是最徹底的執行。
 
度假一定帶著家人,旅行隨時可走,
我想每天我們上班下班,做很規律的事情,
如果現在要你回想一下 三月十日 至三月二十日 ,你做了什麼?
相信你什麼都記不起來,因為每天都一樣,
但如果那段時間是去衣索比亞旅行,你一定會記得吧。
 
不同的環境, 會產生不同的刺激,才會有不同的方法去思考;
旅行,也是可以讓你找到自我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過,出國旅行千萬不要買禮物,
因為不患寡,患不均,過去每每旅行回來的禮物,
總有人被遺忘,或者不喜歡你送的禮物,反而大傷感情。
因此,現在我出國都簡便輕裝,
絕不買禮物,也省卻煩惱買什麼送人的時間。
 
生活可以簡單, 但要做到「享受」這份簡單,並不太容易。
 
這本書的作者愛琳花了三年時間, 成功地簡化自己的生活, 
讓她又回歸「享受生活」的世界,而我也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去適應。
 
以前很喜歡跟人比來比去,不喜歡被打敗的感覺,
記得一次在經建會開完會後,所有企業主在門口一排的黑頭車等著接送,
有老闆問到:「戴董,你的車那一部?」
 
我只是笑笑回說,「我坐計程車啦!」
現在,我領悟到:「我退出戰局了呀!」
不再為別人而活, 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像書序引述老子的話
「自勝者強」但「知足者富」。
 
克制我心狂野,才是真正的強者,回歸內在的純真,才是真正的富有。
對於別人的不理會,我一笑置之,至於別人的戰場,又何必去插一腳。
(戴勝益為王品集團董事長)
 
簡單幾步做到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住小房子吧! 否則你會疲於打掃房子。
衣櫥不要太大, 大了就想多買衣服。
關掉電視吧! 因為它占掉我們太多時問了。
不要電話一響, 就反射式地急著接。
檢討你的購物習慣, 不要為買而買!

「痛」並不等於「苦」--網路文章

曾經有一位老和尚罹患癌症,躺在病床上發出陣陣呻吟。徒弟好奇地問他:「您不是說四大皆空嗎?怎麼還會覺得痛呢?」老法師回答:「空就是空,痛就是痛啊!」的確,即使是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和尚,仍然會有肉體上的病痛。


 


一般人常把「痛苦」連在一起講,分不清「痛」與「苦」的區別,多半認為痛就是苦、苦也一定會痛,把兩者混為一談,事實上它們有極大的不同。「痛」是肉體上的,例如,當身體受到種種折磨、傷害,或被東西打到、撞到時,神經一定會怠覺到疼痛,這是人體正常現象,否則就不是人類,是植物、礦物了。根據歷史記載,釋迦牟尼佛也有肚子痛、背痛的時候,這表示成了佛的人,身體還是一樣會有疼痛的感覺。但是佛的心裡不會覺得苦,苦是精神、心理上的。


 


苦有很多類型,例如「生老病死苦」:對「生」的貪戀、執著,本身是非常辛苦的事;看到自己隨著時光流逝而年「老」力衰、疾「病」叢生,心裡卻有所不願,也不甘心承受時,就會覺得苦;或是當一個人面臨「死」亡,無論是自己或是親人過世,心裡都會遭遇很大的衝擊,無法接受,這些都是苦。


 


除了生老病死之外,還有希望得到某種東西卻得不到的「求不得苦」,以及由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愛別離苦」與「怨憎會苦」-無法與親愛的人相聚在一起,卻捨不得分離;或是放不下與冤家的仇隙,卻偏偏時常與冤家相遇。除此之外像憂愁、恐懼、嫉妒、憎恨、懷疑...等負面情緒,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人生是苦的。


 


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痛是身體上的,苦則是精神上的。身體上的「痛」,在活著的時候無法解脫,但只要等到死亡、肉體消失之後,痛也就不存在了;「苦」則是永遠的,因為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如果在精神上放不下,即使死亡之後,都不得解脫。而且,當我們的心苦到極點時,往往也會引起身體上痛的感受,例如,有時我們會說「心好痛」,但實際上,此時是因為太傷心、太放不下,情緒下愁苦的感受太強烈了,才會使人覺得「心如刀割」,痛到無法承受,但其實那是一種精神上的苦。


 


然而,如果我們的辛苦有所報償、回饋,就會覺得很安慰;即使歷經千辛萬苦、受盡煎熬,等到苦盡甘來、享受成果時,仍然會樂在其中。由此可見,當感覺不自在時,就會覺得苦;未來抱著希望時,就又不苦了,所以,「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感受,會隨著外在環境不斷地轉變。 


 


因此,如果我們的心能夠時時刻刻提得起、放得下,隨時隨地面對現實、處理現狀,而不恐懼、不逃避,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盡心盡力處理之後,又能夠不在乎結果,就能保持心情的平靜,不再受苦了。


 


 


 


【摘自大法鼓326集】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女巫、國王 、侍衛長-網路文章

有一個國王去打獵時墜落山谷, 當孤立無援時,有一隻巨大的神龍出現。

神龍告訴國王一個交換援助條件 : 國王必須正確回答一個全世界最困難的問題才能獲得神龍的救助。

神龍發問: 女人究竟真正要什麼?


國王被問倒了,於是想出緩兵之計。

國王說:神龍可否先救我,我將靈魂抵押給你,讓我回到王宮尋求答案,七日後我會帶著答案再來找你。

神龍說:可以,不過如果七日後你不信守承諾,你就會因失魂落魄而死。


國王回到宮中將經歷告知內閣大臣及國策顧問, 結果大家都想不出答案而愁眉苦臉。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期限只剩兩天了。

一位國王的馬夫說:城南有一位巫婆知識淵博,他應該知道答案。

於是英俊瀟灑的侍衛長立刻騎快馬將巫婆請到宮中。

巫婆到宮中後,國王將經歷與神龍的問題告知巫婆。

巫婆說:答案我是知道的,國王的命我也能救,不過我有交換條件。

那就是要陛下的侍衛長在事成後娶我為妻。

國王毫不考慮一口就替侍衛長答應了並立下詔書為憑。

巫婆說答案是: 女人真正要的是能由自己決定主宰她自己的生活方式。


國王告訴侍衛長關於巫婆的要求,侍衛長差點昏倒, 但為了國王的性命,只能愁眉苦臉且無奈地接受事實。

國王帶著答案去找神龍要贖回自己的靈魂,

神龍聽到標準答案後,稱讚國王是全世界最聰明的男人, 也依約將國王的靈魂還給國王。


一行人回到宮中後即開始籌備侍衛長與巫婆的婚禮 ( 婚紗照,喜餅,菜色等事宜 )。

婚禮當天,雞皮鶴髮的新娘配上年輕英俊的侍衛長,

喜宴上巫婆吃像難看不打緊,還邊吃邊大聲放屁,不時發出不雅的笑聲。

侍衛長為了國家犧牲自我,男人的威嚴一點都不敢在喜宴中發作。

好不容易熬到入洞房的時刻。


當巫婆換下禮服,從淋浴間出來時 ,侍衛長不敢相信他的眼睛,

因為走出來的是一個比馬莉亞凱莉,飯島愛,濱崎步更超級性感十倍的辣妹。


她對侍衛長說:" 因為你信守承諾,沒有對我發怒,容忍我在喜宴中放肆丟你的人,

我決定往後每一天中有十二小時變成超級溫柔美女陪伴你,

但是你可以決定我固定在白天變美女還是晚上變美女, 而且選完就不能改變心意 "。


年輕英俊的侍衛長頓時陷入兩難的局面。

因為他不知應該選擇白天帶一位絕世美女出門向朋友炫耀,讓眾人羨慕,

而晚間要和一位雞皮鶴髮的巫婆同床共枕(要面子犧牲裡子),

還是白天讓眾人對老巫婆指指點點,嘲笑侍衛長的可憐,

而晚上他可以和超級美女夜夜春宵(犧牲面子要裡子)。


想了半天,年輕英俊的侍衛長最後向巫婆說: " 你自己決定何時要扮演你喜歡的角色就可 以了,我不干涉你的生活方式。"

巫婆聽了很高興,對年輕英俊的侍衛長說: " 由於你的包容與智慧, 我決定天天二十四小時變成一個有教養的超級性感溫柔美女陪伴你照顧你。 "


侍衛長突然驚訝的發覺:原來幸福竟然如此意外地降臨在他身上。


國王、侍衛長、巫婆最後皆大歡喜,眾內閣官員全數跌破眼鏡。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 :

1. 人要信守承諾。

2. 小人物的建議有時應參考一下。

3. 未經你的同意,你主管幫你包山包海承諾的事情還是要盡力完成。

4. 婚姻的幸福與否與婚禮的排場無關。

5. 對女人一定要有包容心,讓女人自己決定她的生活方式。

6. 不管外表如何裝扮或改變,女人的內在本質還是一個巫婆。 ←這句太經典了!

7. 不要指望你的另一半看完這故事會大徹大悟。

( 尤其打你的手機第一句話是問你現在在哪裡的人 ------因為標準答案是 "我在你心裡" 。 )

8. 在台灣,巫婆是不會變美女的。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God is good to you-網路文章

God is good to you


失望(Disappointment) ...變成了上帝的指示(His appointment)

一個黑人和上帝對話


 
上帝啊!請告訴我,為什麼我這麼黑﹖


你皮膚黑才能抵抗非洲炎熱的太陽。上帝說。

那麼,上帝 ,為什麼我的頭髮又短又捲﹖

這樣你才不會在非洲炎熱的天氣下流汗。

告訴我,上帝,那麼為什麼我的腳這麼大﹖

這樣你就比較容易從非洲的猛獸口中逃生。

請告訴我上帝,那我為什麼生在紐約﹖

 
你曾經觀察過嗎﹖

 
人們 總是對於那些不滿意的事 問為什麼,

對於喜歡的 ,滿意的事從來不問為什麼﹖


你曾質疑過為什麼你生下來就好手好腳嗎﹖

你會懷疑說週遭為什麼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

為什麼你能平安地活到現在嗎﹖

 
對於那些 幸福與美好 的事 ,人們從不會去懷疑。

不可否認 ,祂的確經常讓人失望。

 
也許 祂

沒有給你一份你想要的工作,

沒有給你夢想的身材
,

沒有給你會中獎的號碼
,



甚至剝奪了你的健康,

奪走了你喜歡的東西和所愛的人
;

但祂 會這樣做,還是為了你好
,

這點必須等到事過境遷
,

等你夠成熟了你才會懂。


祂 不在乎你會怎麼想,也不在乎你的抱怨 ,

因為這不是祂 關切的。


 
祂 在乎的是你,是你的成長,你的覺知、你對人生的體會,

在乎的是如何幫你成為「更好的你」。


將失望 (disappointment)的第一個字母「 D」拿掉,換成「H」。

失望就變成了上帝的指示(His appointment)

所以說任何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好的。

如果祂 經常挫折你、 考驗你,那是祂 想知你是否能擔任重任;

如果 祂沒能滿足你的期望, 那只不過是意味著 你的期望是錯的。




讓你 失敗,是為了讓你學到謙卑 ;

讓你 受騙,是為了增長你的智慧
;

 
讓你受 傷害,是為了使你更堅強
;

讓你受 委屈,是為了砥礪 你的人格
;

讓你受 打擊,是為了提醒你的缺點
;

讓你 失去,是為了教你懂得珍惜
;

讓你 痛苦,是為了讓你醒覺
;

讓你 絆倒,是為了強化 你的雙腿。


現實 即使是殘酷
,

但是上天總是慈悲的
,

祂總是為你好



人生 八力-網路文章

人生 八力
 
一十看智力
二十看學歷
三十看能力
四十看經歷
五十看財力
六十看體力
七十看病歷
八十看黃曆
 
真是簡潔有力~~一語道破

控制情緒才是人生所追求的修養-網路文章

別急!慢慢來

當您面對失敗或頹勢時,千萬別慌了手腳而大發雷霆,試著將注意力放在「就算功敗垂成,至少妳學到了」諸如此類的積極想法上,它會很神奇地舒緩緊繃情緒,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



承認自己錯了,別人對了

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並且勇敢地面對錯誤,絕對是EQ指數向上跳躍一大步的指標。



別被輕易收買

隨時都在面對誘惑的人生,得學會明察秋毫因為小惠的背後可能要付出極大代價,比較安全的應變是,說些「謝謝你的提議,我會仔細思考。」「這個條件很誘人,值得考慮。」等等好聽話,然後改變話題,讓對方知道您真的需要時間好好思考,此舉將使您重掌控制權,不緻於做下以後會讓您後悔莫及的決定。



慎選朋友

雖然人生中有許多事由不得您,也許您很難量身訂作一個默契十足的好老闆,但是對於該和什麼樣的朋友往來,您有絕對的主導權,睜大眼睛,選擇真正對您知無不言、可以患難與共的朋友吧!在您情緒失控時,他們會先幫您踩剎車。



學習更明快而果斷

試著用最精煉簡潔的詞句表達您的意見想法,千萬別拉拉雜雜閒扯淡那不僅可能把對方搞瘋,也會惹得自己心煩意亂。




就事論事

女人常犯的毛病是常常人事不分,一面對批評就直覺以為別人和您過不去,不是想當然爾反應過度,就是暗自啜泣療傷,甚至因此而喪失自信,在這一點上,男人比較能理性就事論事的態度,值得學習。



溝通,再溝通

別做個遇事就逃的縮頭烏龜,坦誠面對困境,不厭其煩地溝通,雨過天晴時,您一定會有所學習和成長。



被拒時切忌惱羞成怒

當您的提議被否決時,先耐住性子聽聽對方的解釋,千萬別動不動就板起臉回敬一句:「那沒什麼好說的了。」要知道當您表現得像隻劍拔弩張的刺蝟時,別人也會毫不留情地以牙還牙。



少自作聰明妄下結論

譬如當一個您甚有好感的異性婉拒您的邀約時,別一口咬定一定是因為您太胖或臉上的雀斑讓他卻步,天知道除了他真的有事外,還有上百個非常合理而正當的理由,試著別太小題大作。



學著判斷輕重緩急

生活中要處理的事實在多如牛毛,有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不妨看開些;將心力放在急迫而深具影響力的任務上,要知道通常瑣事最是折煞人,如果不學著捨輕就重,保證心情恐怕永遠像是滾滾沸沸的活火山,等著隨時爆發。



萬全準備

比如執行一項大計畫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而在距離開始倒數計時的關鍵時分,將全副心神放在活動重點上,如果覺得緊張,試著想像活動就十分圓滿地結束,它會讓您稍微鎮定,且較能專注在流程細節上,成功完成任務的機率亦相對提高。



直言您的需求

如果您期待人們都具備有讀心術,可以準確無誤地得知您的需求,那麼恐怕您得一直生活在失望之中了。



別心浮氣躁

如果您內心有所抱怨,找個朋友吐吐苦水,然後忘了它,記得高EQ的人是不會怨懟埋藏在心裡。

僥倖的機率-網路文章

僥倖的機率
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
一家高級轎車代理商的總經理,因為身體狀況出了問題,決定要從兩位業務主管當中選出一位來接替他的位子,於是他找來這兩位候選人。老總說出他的目的後,出了一個任務,來評估這兩位誰會比較適合成為他的繼承者。
 
老總出的任務很簡單,他說德國原廠50輛最新款的轎車就要運抵台灣,他想給這兩位業務主管三個月的時間,看誰賣的最多,誰就是新的總經理。
 
只是老總特別向他們兩位強調一點,他說原廠有告知,這款車有一個電子零件有瑕疵,瑕疵現象的發生機率只有50%,但因為這個瑕疵不會影響到行車及安全性,因此原廠沒有計劃主動召回車子。但是若瑕疵真的發生了,則零件要等三個月後,才能運抵台灣幫客人換修。
 
兩位候選人都相當有信心,因為根據銷售記錄,他們兩人都具有在三個月內賣掉30輛車的實力。但最後的銷售狀況卻出現很大的落差,因為在三個月競賽期屆滿的時候,其中一個業務賣出了49輛,但另外一位卻1輛也沒賣出。
 
對於這結果感到很納悶的老總,先調出過去三個月來,這兩位競爭者的銷售日報表,老總訝異地發現,兩位業務主管的來客數及試車數不相上下,但銷售量卻南轅北轍。
 
好奇的老總於是央請一位朋友喬裝成顧客,分別向這兩位總經理候選人買車。經過詳細的介紹,並且煞有其事地試駕這款新車後,老總的朋友很滿意地向這位已賣出四十九輛的業務主管說:「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業務主管:「可以立刻交車。」老總的朋友回說兩天內決定。
 
第二天, 老總的朋友向另一位沒賣半輛的業務主管試車後,問說:
「請問最快何時可以交車?
業務主管:「三個月」
老總的朋友:「為何要這麼久?
業務主管:「因為此款車進量有限,我的配額剛好賣完,若您急著要車,我可以介紹您向我的同事購買,他還有最後一輛!」
 
老總在聽完朋友的敘述後,好奇的找來那位落敗的Top Sales,問他為何要將客戶往別的業務推?
 
老總:「聽說,在賣出去的49輛中,有30輛是你介紹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業務主管:「從員工的角度,我有達成銷售的責任,因此不能停止銷售這50輛車;但從自己的角度,我無法賣一輛事先知道有瑕疵、卻沒有零件可以更換的車子給客人,這跟自己的原則牴觸,所以在轉介紹客人時,我都有向客人告知此瑕疵,雖然造成最後別人賣得比我多,但如果他被您選為總經理,就表示您比較在乎業績,比較不在乎誠信。從生涯角度看,我也應該不適合這樣的企業文化。」
 
就在這個時候,那位賣了49輛車的業務主管走進辦公室,臉色不大好看地拿一張文件給老總,說這是德國原廠發的電子郵件,上面寫著:「The 25 pieces of spare parts will be delayed for another 30 days. (25件備品要再延30天才能交貨)。」
 
這位業務主管不安地對老總說:「又要延30天,我有好多客戶吵著要退車!」
老總問:「有幾位?
業務主管說:「25位」
 
25!剛好是50輛的一半,有趣的50%僥倖機率,逃都逃不掉,50%的零件瑕疵率全部都出現了。我們都知道,你若投一百次的硬幣,正反面的機率各是50%。換句話說,誰都無法左右僥倖的機率,因為它最多只有50%;但剩下的50%卻是你可以100%作主。
在這個故事中,賣出車的業務選擇50%的僥倖機率,沒賣出車的業務沒有選擇僥倖機率,如果你是要買車的顧客,你會跟誰買車? 你會選誰當總經理? 可以確定的是,沒有誰願意被那50%的僥倖機率擊中!
同樣的,你曾有過多少行為是選擇在50%的僥倖機率下進行,在未來的日子裡,它們將有一半會出現錯誤訊息。

用油炒菜新觀念:吃錯了,當然會生病!-網路文章

用油炒菜新觀念: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作者:
作者簡介: 
畢業於臺大醫學院復健系,並取得有「自然醫學的哈佛大學」之稱的巴斯帝爾大學 (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學位。是第一個考取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台灣人。通過美國四項國家考試(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並擁有華 盛頓州 醫師、針灸師、治療師三張醫療執照。曾任西雅圖華人健安療養院復健部主任、西雅圖西北無限健康診所自然醫學醫師與針灸師、西雅圖世貿中心聯合健康診所,以及台灣百略集團康適幸福股份有限公司醫療長、百略集團康適診所副院長。目前擔任台灣整合醫學公司自然醫學顧問。
 
陳俊旭醫師的健康飲食寶典   
台灣在民國八十五年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零售市場賣掉的食用油品中,有 60% 是沙拉油、12% 是葵花油、13% 是老一輩婆婆媽媽們習慣用的豬油。十年後的今天,沙拉油、葵花油和橄欖油,是現今台灣家庭中最常用的烹飪油,橄欖油尤其炒得很熱,使用率大幅提升。但豬油卻越來越少用了。

小玉與婆婆之間的戰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小玉所用的植物油是哪一種,炒菜的溫度在幾度,但如果用錯植 物油炒菜,還不如用婆婆的豬油。
 
什麼是油的「冒煙點」?
台灣人最常見的烹煮方式還是煎、煮、炒、炸為主,青菜大多是用大火快炒,而且多數是使用玉米油、葵花油之類來炒菜,甚至炸排骨也是用這類植物油,這真是個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呢?因為每一種油耐受的溫度不一樣,葵花油在 攝氏 107 度就開始冒煙變質了,如果拿來炒菜甚至炸排骨,會產生許多毒素。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瞭解什麼是「冒煙點」。
 
每一種油的冒煙點 (Smoke point, 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 ) 都不盡相同,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 甚至起火燃燒。所以我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都加一點水來炒,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低到一百度左右。我把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水炒」。大多數油類的冒煙點都在一百度以上,所以炒菜時只要能把溫度控制在一百度,油就不 會變質,吃了也不會有害。很多液態植物油,例如菜籽油和葵花油,冒煙點都在 107 度,通常大火一炒,一下子就會超過冒煙點,開始變質,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但若是拿來涼拌東西就好。
 
油的商品名稱非常混淆,例如台灣與大陸很多食用油是菜籽油,或是菜籽、玉米與大豆的混合油,但廠商並不標示清楚,而常用「沙拉油」這個名稱代替。其實,沙拉油 (Salad Oil) 是一種通稱,凡是可以拿來涼拌沙拉的油就可叫做沙 拉油。所以在還弄不清楚油種之前,最好先不要拿來炒菜。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冒煙點約 160 度,可以炒菜,但還是加一點水比較好。椰子油的冒煙點更高,在 232 度,拿來炒菜最適合,但在台灣,我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椰子 油。
 
所以,買哪一種油炒菜是一門學問,以下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各種未精製油脂的冒煙點,提供給大家購買與烹飪時參考。
 
附表: 各種油脂的冒煙點
 
未精製的各種油脂
冒煙點
適合的烹飪法
葵花油 Sunflower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紅花油 Safflower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亞麻仁油 Flax seed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菜籽油 Canola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大豆油 Soybean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玉米油 Corn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冷壓橄欖油 Olive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花生油 Peanut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胡桃油 Walnut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芝麻油 Sesame oil
177 ( 35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奶油 Butter
177 ( 350 )
水炒、中火炒
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
182 ( 360 )
反式脂肪酸,不建議食用
豬油 Lard
182 ( 360 )
水炒、中火炒
馬卡達姆油 Macadamia oil
199 ( 39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棉花籽油 Cottonseed oil
216 ( 420 )
殺精蟲,不建議食用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216 ( 4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杏仁油 Almond oil
216 ( 4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榛子油 Hazelnut oil
221 ( 430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椰子油 Coconut oil
232 ( 450 )
水炒、中火炒、煎炸
橄欖油渣 Pomace
238 ( 460 )
水炒、中火炒、煎炸
茶油 Tea oil
252 ( 485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米糠油 Rice bran oil
254 ( 490 )
由於管路污染,不建議食用
酪梨油 Avocado oil
271 ( 520 )
水炒、中火、炒煎炸
 
註:涼拌 (< 49 / 120 ) ,水炒( 100 / 212 ),中火炒 ( 163 / 325 ) ,煎炸 ( 190 / 375 )
 
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
國外把油脂的烹飪方式分為︰ Cold Preparation (Condiments & Salad Dressings) Low Heat (Sauces, & Baking) Medium Heat (Sauteing)High Heat (Browning & Frying) 我們可以把它們對應在涼拌、水炒、中火炒與煎炸四種烹煮方式。
 
適合涼拌 ( 49 以下 ) 的油:
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酪梨油之外,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
 
適合水炒 ( 100 / 212 ) 、不可用中火炒的油:包括葵花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雖然也算,但因為營養價值 太好了,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
 
只適合中火炒 ( 163 / 325 ) 、不適合煎炸的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冷壓初榨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芝麻油、奶 油、豬油、馬卡達姆油。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問題極為嚴重,我堅決反對使用。另外,棉花仔油通常拿來做餅乾,由於對身體有毒性,會殺精蟲,我也不建議食用。<

學妹,醫師要&quot;O.P Site&quot;-網路文章-輕鬆一下

學妹,醫師要"O.P Site".
 
這則笑話實在太爆笑了…
 
我們護士必須在醫院每個病房實習,開刀房,急診,無一能避免.一般開刀房的護士有兩種:
 
A.刷手護士,就是 和外科 醫師一起站在手術台上的無菌護士。
 
B.在房間其他地方走來走去的後勤支援的流動護士,如果開刀的時候,醫生有什麼需要,
 
而刷手護士沒有準備好的話,流動護士就要馬上補上,但是又不能靠手術台太近,不然會
 
污染手術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
 
一天,照樣在開刀中,醫師大叫著:"O.PSite"這是一種透明,薄膜狀的貼布,是手術中會
 
需要的耗材,但是,剛巧流動護士不在,只剩下第一天到開刀房實習的護校學妹,楞在一旁,
 
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刷手護士很好心的說 :
 
學妹,醫師要"O.P Site".於是,見這學妹以一種壯士斷腕的決心,跑到醫師身旁
 
! 的一聲,把醫師的口罩撕下來,並伸出她的小指,放到醫師的鼻孔中,挖了起來,
 
只見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原來..............................
 
 
 
 
 
學妹將"O.P Site"聽成 .... (用台語唸).==>
 
挖鼻屎!!=..=

【國峻不回來吃飯 】 ~~黃春明~~-網路文章

前言:
黃春明的兒子黃國峻也是位作家,在去年三十歲的時候自殺,
他的朋友,作家袁哲生也是自殺,今年。

短短的一首詩, 讓人看得心酸。
為人子女的都好好看一看,應采靈的女兒如果有看過, 她就知道
結束自己的生命,懲罰的未必是負心漢而是父母.

【國峻不回來吃飯 】 ~~黃春明~~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
 
一個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
 
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
 
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
 
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春明」三個字。
 
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
 
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
 
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
 
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
 
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
 
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任何年齡層的感受都一樣。
 
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感覺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的人,
 
悚然一驚,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
 
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
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
 
還變多了,多了些象鼻蟲。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
 
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
 
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
 
先生愛吃什麼,所以爸爸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兒子不回來,
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
 
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
 
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
 
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有沒有踢被睡,
 
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
 
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
 
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沒有孩子,
 
也就沒有了人生目標,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第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口氣有點哀怨,
 
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不回家吃飯,父母是要埋怨的,
 
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不可逆轉的旅程呢?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


不回家吃飯了,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
 
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
 
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
 
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
 
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
 
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
 
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
 
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
 
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放在你的皮夾裡,
當你想做傻事時,拿出來看一下,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
相信我,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