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

* 我們都老得太快 卻聰明得太遲*


 









 




  把錢省下來,等待退休後再去享受
 
結果退休後,因為年紀大,身體差,行動不方便,哪裡也去不成。
錢存下來等養老,結果孩子長大了,要出國留學,要創業做生意,要花錢娶老婆,
 
自己的退休金都被拗走了。 
  

   
 
當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善待自己時,就立刻去做,
老年人有時候是無法做中年人或是青少年人可以做的事,
年紀和健康就是一大因素。
小孩子從小就告訴他,養你到高中,大學以後就要自立更生,
要留學,創業,娶老婆,自己想辦法,自己要留多一點錢,
不要為了小孩子而活。


 
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我的學長去年喪妻。
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實在叫
人難以接受,但是死亡的到來不總是如此。
學長說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鮮花給他,但是他覺得太浪費,
總推說等到下次再買,
 
結果卻是在她死後,用鮮花佈置她的靈堂。
 
這不是太蠢愚了嗎?!
 
等到...... 、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學畢業以後,我就會如何如何」我們對自己說
「等到我買房子以後!」
「等我最小的孩子結婚之後!」
「等我把這筆生意談成之後!」
「等到我死了以後」
人人都很願意犧牲當下,去換取未知的等待;犧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錢,去購買後
 
世的安逸。 

  
  
 
在台灣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隨處都可看到「農舍」變「精舍」,山坡
地變靈塔,無非也是為了等到死後,能圖個保障,不必再受苦。
許多人認為必須等到某時或某事完成之後再採取行動。
明天我就開始運動
明天我就會對他好一點
下星期我們就找時間出去走走
退休後,我們就要好好享受一下 


  
 
然而,生活總是一直變動,環境總是不可預知,
在現實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總
是層出不窮。
 
身為一個醫生,我所見過的死人,比一般人要來得多。
這些人早上醒來時,原本
 
預期過的是另一個平凡無奇的日子,沒想到一個意料之外的事;
交通意外、 腦溢血、心臟病發作等等。
剎那間生命的巨輪傾覆離軌,突然闖進一片黑暗之中。
那麼我們要如何面對生命呢?我們毋需等到生活完美無瑕,
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穩,
 
想做什麼,現在就可以開始做起。
一個人永遠也無法預料未來,所以不要延緩想過的生活,
不要吝於表達心中的話,  因為生命只在一瞬間。 
 
 


 
記住!
給活人送一朵鮮花,強過給死人送貴重的花圈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盡頭,許多人經常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
 
沒有做,有許多話來不及說,這實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空餘恨。
逝者不可追,來者猶未卜,最珍貴、最需要即時掌握的「當下」,往往在這兩者
蹉跎間,轉眼錯失。
 
人生短暫飄忽,包得有一首小詩這樣寫:
 
高天與原地,悠悠人生路;
行行向何方,轉眼即長暮。
正是道盡了人生如寄,轉眼即逝的惶恐。
有許多事,在你還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舊事;有許多人,
在你還來不及用心之前  已成舊人。
遺憾的事一再發生,但過後再追悔
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沒有用的,
「那時候」已經過去,你追念的人也已走過了你 
  
 
  
 
一句瑞典格言說:「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
 
不管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
 
人生並未售來回票,失去的便永遠不再
將希望寄予「等到方便的時間才享受」
我們不知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
 
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鬆口氣」,或是「麻煩都過去了」。
 
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暫易逝的,
享受它們、品嚐它們,
善待你周圍的
每一個 人,
別把時間浪費在等待所有難題的「完滿結局」上。 
  

 
找回迷失的生命
 
死亡也許是免費的 但是,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勸大家一句話: 把握當下,莫等待。



*學北歐人過生活─ 簡約、效率、重視家庭*

 

 


 


午的四、五點鐘,北歐人已經下班開著車到達湖邊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岩;

 

此刻的台灣都會區,上班族仍賣力地衝業績,繼續吃著中午剩下的便當。

 

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讓台灣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晚餐的應酬又變相地延長了工作的時間。 

 

 

 
歐人平均每周工作時數三十七個小時,而台灣人平均幾乎多了八小時。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人去年平均工時已經超過二千三百個小時,

 

居全球之冠 ;當然,如此勤奮努力工作的結果,也讓台灣在世界經濟論壇(WEF )

 

最新發布的《2004-200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調查中,排名全球第四;再看另一項統計排名,

 

方能體認到,台灣得到這項「殊榮」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五年,英國《經濟學人》依國民收入、健康、失業率、氣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別平等

 

、自由、家庭和社區生活等指標,選出全球最適合居住國家,北歐國家的挪威、瑞典、丹麥、冰島

 

都入圍前十名,芬蘭排名第十二,而台灣遠遠被排在第二十一名,無論是在自然環境、公共建設、

 

社會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辛苦勞碌的台灣人 還是輸給了北歐人。 

 

 

 
效率,是北歐人之所以能拚半天、休息半天的主要原因。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效率的工作

 

來自於北歐人認真地「創造」熱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歐人總是絞盡腦汁,思考著如何改良

 

技術,大到需要添加什麼好機器,小到如何設置機器上按鈕的排放位置會更便捷等等,北歐人總

 

是想著如何讓機器或 工具多做一點,人少做一點。

 


 
歐人,嚴苛的天然環境養成節約的民族性: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錢不能沒有,但不必太多。

 

例如,知名瑞典品牌IKEA的創始人坎普拉德,即使身為世界大富翁之一,出門旅行仍搭經濟艙,

 

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首富都如此了,更何況平民百姓。物質欲望低了,人就快樂多了。

 


 
歐人富裕健康的生活其來有自,高所得、高福利的社會制度,讓北歐人從小到大無憂無慮,

 

居家生活品質世界第一。比所得、比福利,當然比不過北歐人,不過,生活品質是個人可以掌控的,

 

建議從生活中檢視一下,看看以下五個問題,自己有沒有福氣過得像北歐人? 

 



 
1.晚上7點到 10點,你在哪裡?


台灣:人們多在KTV、打牌、吃大餐、交際應酬、逛街……,就是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網、看電視)。


北歐:此時是Family time,不開電視機的家庭時間,北歐的商店在晚上 6 點鐘就打烊 (有時更早),

 

            大家都回家晚餐、聚會,很少人在外流連。
 


2.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


台灣:年輕父母,經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所以早上起不來,更別說吃早餐了;

            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轉角的早餐店解決,有了零用錢,不怕餓肚子。


北歐: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話,也會有一個人陪孩子。

 


 
3.你的青少年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出門嗎?


台灣:別說因為青少年叛逆期,事實上,是因為父母親早年失誤所造成的結果。回憶一下,

            大人帶著小孩參加宴會,常任由他們跑來跑去,在極其無聊的情況下,調皮搗蛋的孩

            子們總是挨罵。長大後便認定,通常父母約的八成沒好事。


北歐:父母約子孩出門是歡天喜地的事,即使80歲北歐的老父母打1通電話給60歲的老孩子,

            也能相約出遊。北歐的父母親如果帶小孩出門,必定以小孩為中心安排行程內容,否則

            寧可不帶在身邊,單純赴約。因此,北歐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約的絕對是好事。
 


4.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


台灣:多數台灣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將工作擺在第一的結果就是晚歸晚起,台灣

            爸爸經常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經上課,同住一個屋簷下,

            一個禮拜有五天無法見面好好說話 ,已經成為台灣雙薪家庭的生活常態。


北歐: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響家庭時間為準,例如父親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

            還有母親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親也只損失早餐的 1小時相聚。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

            但的確為北歐爸爸們增加了 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
 


5.幫孩子買房子?還是一起買房子?


台灣:許多台灣父母經常掏腰包替孩子買車或付頭期款房貸,不然,就是要求孩子乾脆和父母一起住

           ,省下房租及貸款。


北歐:若要替孩子買車,會讓孩子上初中時開始打工攢錢,父母親以漸進式贊助資金,與孩子一起買了

            3輛中古車,到了孩子上大學需要用車時,雙方便將 3輛中古車的好零件湊在一起成就一輛好車,

            這是北歐人送車給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結婚,做父母的通常會算算自己有多少錢、孩子有多少錢

            ,然後雙方合資買 1塊地,合力蓋新房,這是經營親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睡眠債

史丹福不眠夜  
身為一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生,每天的日子都以急快板運轉。
在高度競爭下,大考、小考、期中考、期末考、書面報告、口頭報告, 任何和成功沾上一點邊的事,都需要時間。
 

在時間總是不夠用的情況下,
睡眠很自然地就被大部份的學生推到腦後。

在同學的對話中,最常聽到的是「我昨天四點才上床」, 或是「我整夜沒睡」
(當然也不全是作功課,和朋友聊天也是常事),因此當有教授在校園疾呼,學生普遍睡眠不足,需要多睡眠時,是多麼不尋常又令人吃驚的論調。

 
去年冬季班,我修了世界知名睡眠權威 Dr. William Dement所開「睡眠與夢」的課。
 
這位滿頭銀髮七十八歲的教授總是精神奕奕,上他的課,不僅可以第一手學到睡眠失調臨床的診斷與治療;他還有一項讓我們上課永遠不會打瞌睡的絕招,那就是:凡是把自己做夢的內容記錄下來交給他,或上課打瞌睡的,都可以加分。


Dr. Dement介紹了一個被稱為
「睡眠債」 的新概念。
它是一種鮮為人知的睡眠失調。成千上萬的人深受其害,卻不明瞭它的嚴重性。
 
基本上,每人都有不同需要睡眠的時間,如果睡不夠,你的身體就會幫你記下這筆帳。
比如說,你一天需要睡九個小時,你每天只能睡六小時,一星期下來,你就欠了你身體廿一小時的睡眠。
最重要的觀念是,這個睡眠債不會自行消失或減低,  
唯一還債的方式,就是把它睡回來
千萬不要低估你身體記帳的能力,一年或一個月之前欠下的睡眠債,和一天前欠下的債,它記得一樣清楚。

 
「睡眠債」的危險在於人們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或者當身體發出警訊時,不去正視它。  
輕者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心情、影響學習或工作表現;重者在開車或操縱機械時打瞌睡導致致命意外。
 
許多實例證明,開車打瞌睡的危險性更甚於酒醉駕車。  
高達百分之八十七因打瞌睡引起的車禍均致命,其中廿五歲以下的比例尤高


星巴克為什麼在美國或全世界這麼風行?
 
Dr. Dement 說,因為我們講究一個 24/7永不休息,永不睡覺的環境,結果搞得全世界都很睏,  
 
而當我們欠下大筆的睡眠債時,我們需要補睡很長的時間,才能追回欠債。
所以他經常強調「世上絕沒有睡太多這回事 」,
看他走到那,就把精力和歡笑帶到那,他本身就是一個睡足覺受益者的證明。

為測量一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及他是否身負睡眠重債,
 
臨床進行一項被稱為 MLST(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的試驗。
受試者躺在一個安靜的房間,以儀器測量他的腦波。
如果這個人在十五到廿分鐘之後,都沒有睡意,表示他沒有睡眠債;
十到十五分鐘,睡眠債尚可;  
五到十分鐘眼皮打架,表示已有欠債;  
不到五分鐘就已經不行的人,  
表示這個人極可能在需要全神貫注的情形下仍會打瞌睡,危險。

這項測試可以進行幾個星期,

如果一個人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就表示他睡眠充足,沒有睡眠債;如果越來越短,就表示這個人有債務待償。
 
 

曾有一項以疲累不堪、嚴重睡眠不足的軍人為對象,做MLST測試,讓他們每天睡十四小時,剛開始時,大家都整整十四個小時沉睡不醒,
幾天之後,有人睡眠的時間就開始遞減。  
逐漸,睡了八、九個小時之後,有許多人就再也不能睡了。
這項實驗非常鼓舞,證明睡眠債是可以還清的。


有很多人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總是那麼累。
 
他們以為自己犯了時髦的憂鬱症、貧血或是生了什麼查不出原因的毛病。
在這個講求效率、注重表現的社會中,人們對每日身背嚴重的睡眠債習以為常,
幾乎都忘了,他們在百分之百清醒時,是多麼的精明幹練。
 

在史丹福我學了不少東西,但是還清睡眠債這個概念,  

卻可能是我學到最重要的東西。  
你可能不會相信,這些話出自一個做什麼事都永遠嫌時間不足的學生之口,但我現在一定每天睡足九小時。  
我真希望我在暑假之前就已學了這門課,
這樣暑假時,我就可以多還一點睡眠債。

富翁的屋簷


             


 


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的要求營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屋簷建加倍的長,以使窮苦無家的人,能在其下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在屋簷下,他們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並生火煮。


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寄在簷下者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交口罵富翁的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房簷特別的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都說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這次富翁只要求建小小的房簷,富翁把省下的錢捐給慈善機構,並另外蓋了一間小房子。


這房子所能庇蔭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簷小,但四面有牆,是棟正式的房子。


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也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並在臨走前,問這棟房子是哪位善人捐蓋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後,人們還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


為甚麼同樣的善心,卻有有那麼大的不同?


故事中富翁的一片善心,從被認為是為富不仁、惡有惡報到變成是最受歡迎的人,這中間的變化是甚麼因素造成的?


是大房簷與小房子的差別嗎?


還是其中的用心有甚麼不同?


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責備為富不仁、惡有惡報?


又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感激與紀念?


答案在----


寄人簷下的感覺和 生活在獨立房子中的感覺不同 !!!


你知道生活在富翁的大房簷下,那些窮苦的人們會得到哪些的感受!!!


而生活在獨立受尊重沒有比較的房中,那些窮苦的人們又會有哪些感受!!!


在組織或團隊中,甚麼樣的狀況是等同於寄人簷下?


事事都要依靠你?


不放心同仁處理事情?


常常要看臉色辦事?


以防弊為基礎設立的運作結構?


還是……。


甚麼樣的狀況是有獨立的空間?


給予清楚的目標?規範內自主,給予做事的空間?


還是以核心價值交付責任,啟發能力與成長?


還是以願景、使命激發自覺與承擔?


 還是……。


 媽媽甚麼事都安排好,小孩子無法獨立;


 主管甚麼事都能幹,部屬不負責任。


 「屋簷」伸太長,一片好心變成為富不仁,


 「獨立小房子」? 卻變成最受歡迎的人,這中間的差別值得我們深思!!!


  為善的本質是甚麼?


  領導最終的目的是甚麼?


  為善與領導共通處又是甚麼?


  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


  還是協助人獨立站起來,還他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


所以領導,不能只是注重事情表面的完成,也不止於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責任是:啟發同仁夥伴的能力,還給同仁與夥伴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要當教練不是當主管。


  走在別人前面時,要往後看;


走在別人後面時,要往前看;


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


 


就是一種智慧。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不幸被蛇咬後的處置-網路文章

不幸被蛇咬後的處置
1.在無法或尚未鑑定是否有毒的情況下,一律以毒蛇咬傷之急救準則處理。
2.認清毒蛇形狀、大小、顏色及其他可能特徵。
3.被毒蛇咬傷後,除雨傘節外,其他如百步蛇龜殼花眼鏡蛇鎖鍊蛇青竹絲(赤尾鮐)等毒蛇(台灣六大毒蛇), 均會造成腫脹的現象;因此,應儘速將手上的戒指、手鐲、手錶和首飾等物品取下,以防止更大的傷害。
4.儘速以彈性繃帶、絲襪或褲襪包緊患肢,包紮範圍越大越好。
5.讓患者保持鎮靜,勿緊急跑動,勿因慌亂而延誤就醫時機,要記住「保持冷靜」是活命的唯一法則。
6.切勿割開傷口,否則只會讓傷口更加惡化,甚至造成死亡。
7.切勿喝酒,因為酒精會加速血液循環,使毒性更快發作。
8.如果咬傷現場有冰塊,則可以衣物裹住冰塊再覆蓋於傷口,使傷口附近的血流速度減慢,而延緩毒素發作時間。
9.儘速送醫接受診治並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療。
抗蛇毒血清治療: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是國內唯一製造抗蛇毒血清的機構,目前生產抗蛇毒血清的種類計有: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混合血清、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混合血清、抗百步蛇蛇毒血清、抗鎖鍊蛇蛇毒血清(執照申請中,尚未大量產製)等四種。一旦不幸被毒蛇咬傷後,儘快注射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即使在抗蛇毒血清注射後,一些腫脹、疼痛的臨床症狀仍免不了會出現,見下圖。
左圖上:患者被龜殼花毒蛇咬傷,40分鐘內即送至醫院急救,並連續施打四劑抗蛇毒血清治療,本圖為72小時後之照片,可見傷口附近紅腫且有發黑壞死的現象。
左圖下:3個月後,經植皮治癒後之照片。
 
結語:
近年來國人逐漸重視休閒旅遊,再加上週休二日的實施,使得民眾接觸野外、山川等大自然環境的機會大增,也因此增加被毒蛇咬傷的機會。一旦不幸被毒蛇咬傷時,千萬要保持鎮靜,不可慌張,並且儘量記住蛇的特徵,包括形狀、大小、顏色等,如此將有助於醫師及時施打正確的抗蛇毒血清,而增加活命的機會。以下謹提出「四要、二不」口訣,供參考並請牢記。四要:要「看、脫、包、送」。「看」:看清楚蛇的特徵,包括形狀、大小、顏色。「脫」:脫去戒指、手錶、手鐲。「包」:包紮傷口上緣。「送」:儘快送醫治療。二不:「不切、不酒」。「不切」:不要切割傷口。「不酒」:不要喝酒。
毒蛇特性
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青竹絲均為腹蛇科,響尾蛇亞科,其眼球下方,鼻孔後之頰窩處有一對熱腺,對熱非常敏感,溫體動物如果侵犯它的領域距離約60~ 80公分,它便頭部昂起,尾巴不停擺動及發出斯斯聲,準備做防禦動作(對其他生物言是攻擊)
飯匙倩蛇受到干擾體軀膨脹會舉頭向前只有180度攻擊動作。
鎖蛇受到干擾體軀捲縮成圓型並膨脹體軀,發出短促斯斯聲,出奇不意攻擊對方。
百步蛇、尖吻蝮
 
學名:Deinagkistrodon acutus
特徵:為出血性毒蛇,體型粗短中大型卵生毒蛇,頭大頸細,鼻吻向上翹起典型成三角行,頭部頂方為褐色體側有明顯黑褐色正三角形斑紋,腹部有黑色黑點,尾部黑褐色。
生態習性:日夜均會活動,平時棲息落葉林底層,鳥類、鼠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亦有微發出斯斯警戒聲及尾巴搖擺不停。
棲息地分布:本省花蓮、台東、屏東地區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竹林、溪谷等。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內可清楚看見點狀壞死黑色牙痕,傷口深、牙痕間距寬,快速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牙痕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感覺燒灼赤痛,壞死區域大小視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百步蛇血清
龜殼花、烙鐵頭
學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形態特徵:出血性中型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體背為褐色或棕褐色不規則深暗茶色圓形斑塊之三條龜殼樣花紋。
生態習性:夜間活動,棲息廢棄房屋木材堆,溪谷邊農墾旱地,以鳥類、鼠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之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邊、農舍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數分鐘可清楚看見點狀牙痕呈黑色,傷口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長水泡,傷口不停流出血水,感覺如烙鐵灼傷之刺痛,壞死區因蛇毒注入深淺多寡而異。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赤尾青竹絲、赤尾鮐、青竹絲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形態特徵:小型卵胎生出血性毒蛇,頸細頭大呈三角形且體色翠綠,紅眼睛,體軀兩側有各有一條白色或紅白雙色縱線,尾巴為紅磚色所以稱赤尾。
生態習性:大部分夜間活動,纏繞灌叢林樹枝上,溪谷邊農墾旱地,以鳥類、鼠。蛙類為主食,受干擾頭部會抬起、身體捲縮,尾巴搖擺不停,為攻擊前兆。
棲息地分布:全省中低海拔灌木林、竹林、山溝溪谷邊農墾旱地。
咬傷症狀:咬傷時見點狀牙痕呈黑色,四周快速腫脹,皮膚、肌肉壞死變黑,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傷口感覺灼痛。
咬傷治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飯匙倩、眼鏡蛇、飯鏟頭(客家語)
學名:Naja nara atra
特徵:中大型毒蛇,有棕褐色、褐色、深褐色,其中黑肚者為體型較大,平常頭部為舵圓形,為卵生神經性毒蛇
生態習性:受干擾發怒時,頭頸噴張呈扁平飯匙狀會發出『噴氣嘶嘶聲』,頸背有寬白紋,內有黑點,擴張時看似戴眼鏡。
棲息地分布:全台低海拔乾旱農墾地、果園、灌叢混生之山坡地;大部分在日間活動覓食,以鼠類、蛙類為食。
咬傷局部症狀:牙痕淺小,傷口少許出血,很快變黑,周圍併發血水泡。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雨傘節、白節蛇(閩南語)、紮ㄚ節(客家語)
 
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特徵:為陸生毒蛇毒性最強之毒蛇,但其性情溫和的卵生神經毒蛇,除受傷或受威脅外很少主動攻擊人類,頭部為橢圓形,體背有明顯黑白相間之環節斑紋。
生態習性:低海拔水域、溪流、水塘之岸邊,出沒於黃昏、夜間活動;以其他種蛇類、蜥蜴、鱔魚、泥鰍為食。
棲息地分布:台灣、金門、馬祖低海拔地區之水域、溪流、水塘之岸邊。
咬傷局部症狀:針樣牙痕不易看清楚,被咬後除傷口有騷癢如螞蟻在皮膚爬動感覺、有怕風症狀,故易疏於防範,待視覺模糊,流延呼吸困難時方知嚴重性。
治療: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
鎖蛇、鎖鍊蛇、鍊仔蛇
學名:Daboia russellii formosensis
特徵:出血性及神經性雙重毒性之毒蛇,為中小型毒蛇,體區背有外圈卵圓形灰白色內為褐色或深褐色之三條縱列鐵鍊圖形之斑紋,腹部呈白色並布滿黑色小點。
生態習性:卵胎生,以鼠類為食物,行動緩慢,以側橫行爬行,受驚時會捲縮成圓圈狀,發出嘶嘶聲,並有出奇不意攻擊人之動作。
棲息地分布:分布本省花蓮、台東、高雄、屏東、南投等地區棲息於河川兩旁,草叢石砂或甘蔗田。
咬傷症狀:見點狀牙痕呈黑色,牙痕四周腫脹,皮膚、肌肉變黑壞死,周邊長水泡,傷口流出血水。
咬傷治療:抗鎖蛇血清

冷水泡茶法的效用..

冷水泡茶法的奇效



夏天常流汗,如何止渴?就成為民眾關切的話題,中視前節目部經理李繼孔說,10年前在省訓團受訓時,同班學員 杜 老師來自南投茶農家庭。每天他的寶特瓶中居然有茶葉,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些靠山吃山、靠茶吃茶的老行家說:「天天這樣喝可治高血壓和高尿酸。
李繼孔說,泡茶方法很簡單,只要一瓶礦泉水加入適量的高山茶,採用冷水、冷泡方式,將茶葉中的精華溶出,而成為一種「健康茶道」。此茶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除油膩,更神奇的是,經由「健康茶道」冷泡出來的高山茶,對於降低血壓與降低尿酸具有特別的功效。
他說,我如法炮製一週後,血壓真的降低了,10年來至今春夏秋冬每天至少1瓶。同事 葉 老師也依樣的畫葫蘆喝了多年的「健康茶」,他的嚴重的尿酸症也好了。朋友們不妨試試,就是當飲料也是百利無害的。
 
阿里山茶廠安廠長說,許多人飲用含糖飲料,容易造成內臟的負擔,建議不如自製冷水泡茶,冰存後飲用,不僅生津解渴且有保健效果。
安廠長指出,冷泡茶早已成為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不少日本人在家中會先用大茶壺泡茶,再分裝飲用,民眾可自製後放冰箱冷藏備用,任何茶葉如烏龍都可以做為材料,沒有什麼限制,選用容易伸展的文山包種茶、碧螺春等茶葉,則是冷水泡茶不錯的選擇。
安廠長認為,要減少茶葉的澀味,沖泡水量及時間,都需要適度的增加。譬如4公克的茶葉,一般沖泡用水(冷、溫水皆可)200cc,冷水泡茶水量就要酌量提高,而且最好在一天內喝完。安廠長自信的認為,這種「健康茶道」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有空多出去走走唄...

提供全台各景點資料給大家。十分詳細喔,有空記得一定要出去走走。 
  
  

































































             
             
      新推薦篇 更新篇 私家花園 by shyan      
      霞光大稻呈 河雙公園暮色 鼻頭角步道 五指山夜色 北海岸風情畫 北埔采風錄 TAIW@N.D台灣數位通      
烘爐地夜色 黃金瀑布 龍洞岬 天母古道 大屯溪古道 坪林親水公園 旅記聯合入口綱站
             
             



 














































































































































































































































































             
             
      北台灣風情      
      東北角海岸風情 福隆夏日風情畫 三貂角燈塔 鼻頭角步道 龍洞岬 桃源谷大草原 虎霸潭 金瓜石      
      遠望坑溪 生態篇(1) 生態篇(2) 滿月圓 松下休閒中心 三峽鳶山 孝子山 黃金瀑布      
●-●瀑布 菁桐火車站 三貂嶺 候硐 新平溪煤礦 平溪風情 嶺腳瀑布 滴水觀音
八里左岸 八里龍形 挖子尾保護區 龜吼景觀公路 麟山鼻生態區 三芝萬里情 青山瀑布 三芝真武殿
      淡水漁人碼頭 淡水緣道觀音廟 悠遊淡水 北海岸風情畫 淡水真元天壇 三芝貝殼廟      
關渡大橋 關渡宮 關渡賞鳥 硬漢嶺觀落日 烘爐地夜色 萬里灣飛行場 大武崙炮臺
      磺港獅頭山溫泉 燭台雙嶼生態篇 北投地熱谷 北投溫泉館 北投中和禪寺      
      烏來桶后溪 紅河谷操獨木舟 新烏公路龜山溪 碧潭夜未眠 內洞森林瀑布 福山緣篇 坪林茶鄉 金瓜寮溪      
      台北地標 台北故事館 大直橋 自來水博物館 芝玉路生態 天母祭成陵 坪林親水公園      
      台北夜色的地標 二重疏洪道花海 木柵賞杏花 北市兒童中心      
川瀨山水風情 石瀑昆蟲篇 五指山夜色 大崙頭山 大崙尾山 鄭成功廟 粗坑鏡湖 闊瀨營地
霞光大稻呈 內雙溪 龍山寺 林口竹林寺 汐萬公路 拱北殿
大佳河濱公園 社子島河岸風情 河雙公園暮色
      陽明山公園      
      大屯山觀落日 菁山步道 雍來瓷礦區 大屯主峰 大屯步道 擎天岡 天母古道      
      大屯溪古道 越野日人路 八煙溫泉 上磺溪溫泉 磺山溫泉 魚路古道        
      粗坑溪朔溪行 冷水坑溫泉 竹子湖向日葵 竹子湖海芋花 陽明山花季        
      風櫃嘴 天母磺溪 坪頂古圳 向天池 庚子坪溫泉          
             
             


 




















































































































































             
             
      桃竹苗風情      
      大霸尖山 新屋綠色走廊 石門水庫 阿姆坪 台三線鯉魚潭   苑裡花海 水母娘娘廟      
      觀霧林場 雪霸農場 觀霧瀑布區 霞喀羅古道 獅潭公園 湖口老街      
      嵌津小溪 大溪古城 峨眉湖 上坪老街 向天湖 花園部落 南園 五峰五指山      
      北橫風情 角板山 羅浮 巴陵 嘎拉賀溫泉 爺亨溫泉 爺亨梯田 大漢橋      
      北埔采風錄 四稜瀑布溫泉 東眼山林場     巴陵桌布          
      北橫尖石支線 內灣 那羅 老宇 軍艦岩溫泉 檢查哨下溫泉 泰岡 新光 鎮西堡      
                           
             
             


 
















































































































































             
             
      東台灣風情      
      六十石山 赤科山 台糖牧場 初鹿牧場 米的故鄉池上 吳江國小 武塔國小      
      瑞穗自行車道 兆豐農場 馬太鞍濕地 礁溪採水硬菜 土場 梵梵溫泉 礁溪溫泉溝      
蘭陽風情畫 松蘿湖 員山太陽埤 原住民景觀台 松羅溪國家步道 九寮溪生態瀑布 玉蘭茶香 礁溪日式溫泉
      加羅湖記行 南澳神秘湖 東澳海灣風情 朝陽國家步道 蘇澳木履      
粉鳥林 福山植物園
      太魯閣公園      
      中橫景觀   白楊步道 綠水步道 合流露營 文山溫泉 文山溫泉(2) 慈恩-關原      
      合歡山                    
             
             


 




















































             
             
      中台灣風情      
      福壽山遊記 清水休息站 馬陵溫泉 清境民宿 春陽溫泉 東豐自行車綠廊 鞍馬山賞鳥      
      雪山(次高山) 西螺大橋 梨山水果之旅 埔里大坪頂 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