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觀念裡總是認為肚臍只要保暖好,就比較不會感冒了,
!
一個是雙手的肩膀、一個是喉嚨下方的凹陷處、再來就是雙腳的膝蓋了,
再來喉嚨的下方凹陷處,也是不能吹到風的地方,
荳芽在南部跟外公、外婆住了一個星期,回來以後,她跟我說:「媽咪,好奇怪喔!阿姨幫我洗澡都不幫我擦乾身體……」
「都沒擦就穿衣服嗎?」我也覺得很奇怪。
「有呀!有擦,可是她都用濕濕的毛巾擰乾擦,沒有像妳用乾的大浴巾幫我擦……這樣還是有點濕濕的呀、沒擦乾。」
這樣我就明白了。
「阿姨的習慣跟媽咪有點不一樣,她覺得用濕毛巾擦就可以了,妳一直都跟媽咪在一起,所以妳的習慣跟我一樣,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呀!只是習慣不一樣而已。」
「只用濕毛巾擦完就穿衣服,不舒服。」荳芽說:「阿姨不會覺得不舒服嗎?」
「我想阿姨應該覺得還好吧?妳又不是阿姨,妳的感覺不一定會是阿姨的感覺呀。」
我一再一再地跟荳芽說,不要用妳自己的習慣去套別人的,妳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也認為好。尊重別人的生活型態,比什麼都重要。
荳芽肯定是把我說過的話謹記在心了。有一天,我要她跟我一起吃五穀雜糧飯時,她回我:「媽咪,我不喜歡吃這種黑飯。」
我說:「吃這種飯對身體才好,而且我覺得其實還滿好吃的呀!」
荳芽很氣定神閒地回我說:「媽咪,我是小朋友,妳認為好的,我不一定會覺得好。」
我嚼著其實有點難吃的黑飯,一時無法再強要求荳芽也跟我一起吃。
幾天之後,我的一位朋友轉述荳芽跟她的對話給我聽……
朋友說荳芽去她家時,很愛吃她們家的餅乾,她開玩笑地跟荳芽說:「妳把我家的餅乾都吃光了,那妳要拿妳家的餅乾來給我吃喔!」
荳芽回說:「阿姨,我家的餅乾很難吃,我跟蝴蝶都不愛吃,妳應該也不會喜歡吃的。」
我的朋友很疑惑。問荳芽:「為什麼妳家的餅乾都這麼難吃哪?」
「因為我媽媽都喜歡買有機的,沒味道!很難吃!」
我因為堅持我認為好的、健康的、有益的吃食習慣,讓荳芽喪失了吃好吃餅乾的權利。想想一個小孩沒了吃零食的樂趣,還真是可憐呢!
後來,我不那麼堅持荳芽要跟我一起吃黑飯、黑麵包了。偶爾一次吧!荳芽也願意嚐嚐媽媽口中這「對身體很好的黑抹抹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選擇過這樣的生活型態,大都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這樣很好。可是,這個「好」對每個人的定義可能就有點不一樣了。有的人覺得要「健康、有益身心才算好」,有的人就覺得要「好吃、有樂趣才算好」。說到底都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實在很難說什麼就是好、什麼就一定不好。給自己多一點嘗試的機會,看看別人不一樣的生活型態。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世界,或許才有活得快樂一點的可能。
荳芽跟我一起讀《兩姊妹和她們的客人》,讀得很開心。她覺得這書裡看起來過得有點不那麼健康的兩姊妹很像她。
「在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對姊妹。她們在島上過著快樂的生活……有一天,表弟來她們家作客……表弟說:『這樣子要怎麼生活啊!沒關係,妳們等著看吧,我會幫妳們的忙的!我會幫妳們把這裡整理、整理!』於是,表弟把水龍頭修好、然後修好走廊上的燈……」
荳芽很不以為然地皺皺鼻子,哼一聲:「雞婆!」
一直看到表弟把動物趕出屋外、要兩姊妹運動、吃五穀雜糧麥片時,荳芽已經忍不住了。「這個表弟很沒禮貌ㄋㄟ,他是去人家家裡作客ㄋㄟ,怎麼好像要把人家的家變成他家呀!」
是了。這就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去作客時,如果主人的生活型態跟你很不一樣,怎麼辦?
我想這是很多小朋友從小就該學的功課。
荳芽還是回我那句老話:「你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覺得好!」
「嗯!很棒!媽咪再教妳一句話,叫『客隨主便』。意思是作客人的不要太計較一定要怎樣怎樣,主人怎麼吃、怎麼過,我們就跟著。這樣妳也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過生活的呀!除了妳自己的世界,妳還會看到別人的世界喔!」
給自己一點時間
不同的人生階段,用不同的杯子。
在美國念書時,是個窮學生。午餐只吃沙拉,連飲料錢都省下。拿個紙杯,到飲水機裝滿水。清水透明見底,就像帳戶裡的積蓄。
畢業後開銷增加,省錢壓力更大。每天五點半起床,花半小時做早餐。柳澄汁是基本配備,而且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手握著厚實的玻璃,牙齒咬著杯緣,鼻子聞著新鮮到冒出泡沫的果汁,一時之間雄心大志,彷彿太陽在我杯中,我可以一口吞噬。
做了幾年事,手頭漸漸寬裕。起床時間變晚,開始到外面吃早餐。我坐著商務艙去巴黎,入境後有司機幫我提行李。住進五星級飯店,小費是我以前一天的零用錢。我走進「Paul 」咖啡廳,早餐的紅茶裝在精美而沉重的茶具中。拿起茶壺,好像有責任追究典故。拿起茶杯,隨時要保持坐姿優美。我進入了上流社會,卻忘記了我是誰。
做了十多年的事,我再度回到巴黎。此時我什麼都不是,只剩下自己。我沒有再去吃十幾塊歐元的早餐,只在街角小店點了杯五毛錢的咖啡。我又回到紙杯的年代,坐在落地窗前,對著窗外走過的行人發呆。我拿起紙杯,看見上面一句比咖啡更燙、更濃的話:
「Take Time for Yourself 」( 「給自己一點時間」)
![]() |
喜歡攝影的辜成允,
翻著父親辜振甫紀念文集中的照片,
他親手拍的,
最能抓到家人互動時的表情。
【文/祝康偉 攝影/曾千倚】
走進中山北路台泥大樓14樓,擺設典雅的會客廳裡有3個時鐘,各自停在不同的時間。
對講求效率,號稱「鷹派」管理作風的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來說,乍看之下,難免覺得不可思議。不過,經他解說,才明瞭背後有著溫暖的典故。原來,這個房間仍維持他父親(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生前的模樣,3個停止的時鐘,最後一次上發條的正是來自父親的手。
這種孺慕之情,從小到大,父母的一舉一動,深深影響他的做人哲學。
敏感度=對的情緒+對的時機
辜成允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十分重視敏感度的訓練,最能體現的就是餐宴的社交場合。他指出,在宴會前,父母親會先根據主題,親自與廚師溝通菜單,隔天跟誰要談些什麼,都會沙盤推演一番。
除了察言觀色,根據賓客反應隨時調整話題外,上桌時間掌握,通常也是敏感度的考驗。他們不會在飯菜熱騰騰的第一時間,就急著打斷話題,請客人上桌。而是穿梭眾人間,等到閒聊氣氛告一段落,才禮貌地引領用餐,每次都能做到賓主盡歡。「從小我總會隨旁觀察,假設我是主人,在心裡盤算我的上桌時間,拿來和父母實際做的對照,一點一滴累積,也學會掌握了一些互動的節奏,」他笑著說。
有好的敏感度,遇到突發的人際狀況,通常能即時反應,贏得最多的掌聲。
辜成允以去年陪同母親辜嚴倬雲出席再興中學校慶為例,當時只是嘉賓列席的他們,沒想到,突然被主持人拱上去致詞。
人際敏感度極高的母親,上台後,即以兩代都是再興人破題,把講者與聽眾拉在一起,再配合校慶與年輕學子的歡樂氣氛,講些幽默故事,把氣氛帶到高點。
另一個令辜成允感到驕傲的是,父親更把敏感度發揮到更高層次。
攸關兩岸發展的「辜汪會談」,雖已走入歷史,但當時與談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優雅身段還在許多人腦海中揮之不去。
辜成允指出,除了會談過程講求對等,父親連簽約細節上,都注意到對等的安排。他記得,那次簽約時,原設有主跟從的位置,為此,父親機敏地言明,簽完一輪後,即互換位置再簽下一份,在毫無爭議,雙方談笑風生之間,顧全了台灣的國格。
有敏感度,就能避免懷才不遇
坦言有父母身教的幸運,讓他在人情敏感度啟蒙甚早,辜成允認為,即使沒有如此家庭環境,職場也是個可以學習的好地方。譬如,平日觀察主管的危機處理,或是人際應對的細節與態度,「好的,吸收下來;差勁的,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
另外,媒體的報導,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教材,都值得思考,什麼樣的進退,別人會認為得宜?
他笑著說,常聽到有人說:「他做的都是對的事情,但是都是在錯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你的敏感度不夠,即使有再大的才華,無法精準抓到別人的感覺,屢次出手失利,最後難免會變成一個「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物。
本文出自 Cheers雜誌76期 封面故事:做人的王道
氣血循環不良,冬天最嚴重
冬季氣血循環關乎全身各部位、各臟器的健康,改善氣血循環不良必須先確診為氣虛問題,或血虛問題,二者調理方法也不同。
很多時候我們身體哪裡不舒服,醫師就說是氣血循環不好,好像很多疾病都和氣血循環脫不了關係。事實上,「氣血循環」的確是中醫裡一個很獨特且重要的觀念,所有的生命狀態都和氣血相關,只要氣血循環好,身體就健康。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喬聖琳指出,就中醫來說,氣、血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力最基本、重要的二個基礎物質,是人體一切活動的能量源,俗話說:「人活著就為了一口氣。」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若能維持一個氣血循環良好的狀態,就表示我們生機無窮,若氣血不能循環,中醫謂之「氣滯血淤」,表示某些地方阻塞,使得循環過程不能完整,人便會生病。
手腳冰冷為明顯症狀
到底什麼是「氣」?什麼是「血」?喬聖琳表示,中醫裡的氣指的是功能,而血則指物質基礎。舉例來說,人體吃了食物之後,要經腸胃消化吸收,但如果腸胃氣不好,食物沒法消化吸收就可能拉肚子,這腸胃消化的功能就是氣的功能;另外,有些人吃很多,但卻吃不胖,這就表示其所吃進的食物沒有轉化成為身體物質的一部分,也就是血不足,很多女性頭暈就是血虛,也就身體能量不足所致。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氣血循環不良?喬聖琳指出,氣、血二者都是維持生命的所需,只要其中一個不足,就會造成氣血循環不良,對身體健康有虧損。一般來說,氣血循環最容易表現在手腳冰冷。手腳冰冷是指身體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的結果,當心臟的功能不夠強大,無法把血液運送到每一條血管時,就會造成末稍血液循環不良,而這就是「氣虛」。
除此之外,臨床上氣血循環不良還很容易表現在其他方面,像是臉色發白、體溫低、睡得多但容易疲倦、走走路就會喘、需要休息等;有些女性氣血循環不良時,月經來時經血量很少且顯得很稀薄,或者有些氣血循環不良的人,分泌物也較稀薄。
喬聖琳也強調,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有血液來供給營養,並且同時把廢物帶走,如果血液供應不足,養分不夠,細胞就受損,像是掉頭髮,也是一個氣血循環不足的例子;或是有人指甲易碎、斷裂,其實也是氣血循環不良的結果。
循環不良,臟器多狀況
整體來說,氣血循環關乎全身各部位、各臟器的健康,而當氣血循環不良時,也可能表現於各部位、各臟器,像是新陳代謝疾病、下肢水腫、筋骨痠痛,也就是氣血循環不良的表現,表示氣血不足,不能將身體的廢物乳酸、水分排泄出去所致;甚至精神狀態也和氣血循環有關,多夢、易驚惶也都是症狀之一。
氣血循環雖然天天在體內運行,但氣血循環也受季節氣候的影響,喬聖琳說,一般冬天時氣血循環會較差,主要原因是冬天本來身體就會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支付寒冷的天氣,但是冬天溫度低,血管收縮差,氣血供應會變差,在需求大、供應少的情形下,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會較明顯。這也是為何許多疾病,很容易在冬天發作的道理。
氣虛→補氣,血虛→補血
如何改善氣血循環不良的問題?喬聖琳表示,改氣血循環不良必須先確診為氣虛問題,或血虛問題,二者調理方法也不同。
一般來說,對於氣虛者,改善的原則就是補氣,建議可以採用西洋參補氣,或是用黃耆茶補氣,這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用的;另外,氣虛者可以多吃一些能夠補氣、比較營養的食物 ,比如像是山藥、蓮子都可健脾補氣。
此外,運動也是改善氣虛的好方法。喬聖琳說,運動可以改善氣血循環,並且把好的氣留在身上,讓精神更好、不易疲倦,同時運動還可以把廢氣排掉,尤其對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抽空散步都可以改善一下氣血循環,恢復精神。
至於血虛者,喬聖琳表示,改善血虛就是要補血,可以吃四物、十全大補湯來補血,或多吃含鐵質的食物像豬肝、金針等補血。四物的藥材為當歸、川芎、生地、芍藥,其中當歸具養血(補血)以及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功能;川芎也有類似當歸功效,但其活血的功能更強;十全大補湯則是從四物發展出來的中藥補血方子,所謂八珍就是四物加上用來調脾胃的四君,十全則是在八珍之上再加上黃耆等補陽的藥材,這些都可以補血,但並非人人合適,最好經中醫師診斷後認為合適時才採用。
手腳冰冷,泡足浴
另外,氣血循環不佳者,冬天也可以加強保暖來改善,尤其是手腳冰冷的人,可以在睡覺前做個足浴,就可以很快改善血液循環,使體溫上升。
總之,氣血循環良好,身體就健康,而平時養成均衡的飲食、定時的運動習慣,可以協助身體維持良好的氣血,恢復氣血的通暢,保持身心的健康。
改善氣血循環茶飲
|
組成:人參6g、肉桂1g、黃耆10g、甘草2g。 |
|
組成:龍眼肉10g、紅棗2個。 |
|
組成:香附6g,麥門冬、白芍、當歸10g。 |
這ㄍ真ㄉ要非常小心~因為市面上真ㄉ到處都有~
10元麵包便宜又大碗 吃了要小心傷身
10元麵包店靠著薄利多銷,搶佔市場,但是現在麵粉和小麥明明都悄悄的漲價,竟然還有麵包降價促銷,營養師說,市面上這些便宜麵包,可能是因為業者把發粉和酵母菌的比例調高,如果消費者常其食用,恐怕會傷胃,甚至造成心血管疾病。
看起來可口又便宜的10元麵包,買回家撕開,卻發現麵包內部空空洞洞,並且縫隙特別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呂孟純表示,這是因為麵包裡面加入過量的發粉和酵母菌,酵母本身含磷量比較多,吃多了容易脹氣又傷胃,而且對於一些罹患腎臟疾病的病人,比較不建議使用。其實比較10元麵包和普通麵包,很明顯的前者比較蓬鬆,內部的氣泡縫隙比較大,而普通麵包質地細緻、氣泡縫隙比較小,營養師說因為麵粉不斷漲價,有些麵包店店為了節省成本,常加入大量發粉或者酵母菌取代,讓麵包看起來又圓又大。另外,麵包師傅表示,其實酵母用太多也不行,會有一股味道,但是很蓬鬆的麵包,確實是因為使用酵母才會蓬鬆起來,所以看起來很美味的10元麵包,在製作過程,加入大量發粉取代麵粉,來降低成本提高獲利,雖然又大又便宜,不過還是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而失去了健康。
|